【夏日温度III】野性的美——送给北京的一位网友 北京的一位网友7月22日全家飞武汉,专程来看日食。之余,他们游览了湖北省博物馆。看了编钟的表演之后,他激动地说“非常震撼”。谢谢他喜欢。所以特意把一些旧照片找出来,发这个帖子,送给网友。借以表示个意思吧。 我们喜欢编钟,喜欢越王勾践的剑。编钟乐曲是跟别人都不一样的。甚至,黑人乐团用汽油桶表演的打击乐,三不猴组合都看过。不一样,编钟乐曲就是跟它们都不一样。跟戏曲不同,跟苗族葫芦丝不同,跟踢踏舞也不同。相比起来,我们更喜欢编钟乐曲(是叫“破阵”?)。它更像“战鼓”。它有一种楚国的原始部落的野性美。震撼人心。 编钟是一个已经被写烂了的话题,但是,你知道它是怎样被克隆的吗? 80 年代初,我们就经常带孩子去省博物馆。那时候我们很穷,湖北省博物馆也很穷。它的唯一的两件宝贝,就是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和1978年在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的编钟。一幢四层的小楼,就当年像大家都穿绿军装一样,也是一幢内走廊房子。二楼正厅左手拐角有个玻璃橱,橱上有个牌子的,那就是放越王勾践剑的地方。但是,去了那么多次,有一次还是跟着一群洋人进去的,越王勾践剑一次也没有展出过。大概是因为编钟太大了,仓库里没有地方放,所以倒是每次都能看到。一楼的东头一大间,就是。编钟坐北朝南,编磬打横,还是按照在曾侯乙墓里摆放的模式。 这个模式很重要。各地出土的编钟是很多的,但是没有一处像曾侯乙编钟那样,有65件,数量多,音阶、声部齐全,还铸有乐律的铭文,还知道怎样挂,怎么摆。同时埋葬的还有编磬、建鼓、小鼓、琴、瑟、笙、箫、篪等全套乐器。墓里殉葬的21个13-25岁的女性,也都是安放在彩绘棺木里的。专家推测,他们就是表演乐舞的“女乐”。南面边上还有一个“卤煮”肉食的大鼎。这样,活脱脱地再现了“钟鸣鼎食”的现场。所以,这样,它就是无与伦比的啦。 更要紧的是,1981年7月在一号墓的西边102米处(编号叫擂鼓墩二号墓)又出土了36件青铜甬钟。它的悬挂方式是和曾侯乙编钟一样的。这叫珠联璧合,互相印证了考察的真实性。这一次,随州博物馆才把它们留下来了。改天,我们也是要去见识见识的。 这些不就是2400年前的“国家大剧院”嘛。所以,听一场编钟的表演是很有意义的。 国宝当然是不可以拿来乱敲的,所以要克隆它。 曾侯乙编钟成就了许多单位。湖北博物馆以外,湖北歌舞剧院的《编钟乐舞》也是曾经红遍全国的。再还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武汉工学院等。80年代,编钟还没有玻璃房子住。展览馆里还有吃皇粮的讲解员。我们参观的时候,是可以走上去摸,可以用手轻轻拍拍它的。博物馆正在克隆编钟。讲解员也是很激动的,给我们详细讲了克隆的办法。克隆的问题并不在它的外型,而在声音。那时候还没有MP3,只有“砖头录音机”。计算机也正在推广。所以,学物理的起了大作用。他们把钟声都录下来。克隆钟的声音低了,就要用砂轮磨它的内壁;钟的声音高了,就要磨它的下沿。而且还要分析和模拟它的频率谱。这就更难了。克隆编磬的做法也是一样的。采用的就是当地的一座山的石头。材料是一样的了。音调不对,或者磨短,或者磨薄。就是这样一点点“磨”出来的。1984年9月8日这个成果通过了鉴定。 现在,湖北省博物馆有一套克隆的编钟,东湖磨山的楚天台上有一套。据说,随州的文物部门和“土专家”更厉害。他们大约已经克隆了20套中型编钟。形成了多个编钟演出队。游走于祖国大地。哈。希望你也听听,希望你也喜欢。 还谢谢怎么还要笔名先生的指正。
点此下载....
本贴由[三不猴组合]最后编辑于:2009-8-25 6:27:32
本贴由[三不猴组合]最后编辑于:2009-8-25 8:4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