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总觉得隔壁家烧的东西好吃。那会儿,好多人家共用一个厨房,谁家烧什么,孩子们都知道。于是,就有私下换东西吃的事。 原以为,这种“隔锅的饭香”,只在中国有。后来,到了北美,应朋友之邀,去参加一种叫Potluck的餐聚。嘿嘿,那是聚餐,但更是餐聚。平日里,大家都忙,要想聚在一起不容易,借着一起吃饭,刚好聚一下。对老朋友,正能边吃边聊天儿。对新朋友,更是一个社交的好机会。 初来时,英语特臭。只会托福和纪阿姨的那些词汇,生活用语半窍不通。遇上这个potluck,没弄懂是什么,就虚心求教: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这样,就听来个“民间传说”。但对我来讲,先入为主,就把当时听来的民间传说,当作“正规定义”记了下来。那个传说是:出去工作的人,都带着家里小锅装的午饭。在工间休息吃午饭时,很多人都吃腻了自家的饭,就去跟别人换饭吃。换的时候,用盖子把饭捂着,不让人家知道锅里是什么。于是,换到的是什么,完全是凭运气,是luck。这样,换pot凭luck,慢慢地就有了后来的potluck。诚然,如今的potluck不再是原有意义了,那个民间传说就没有人关心了。 好了,说了那么些废话。打住,打住。来秀一下朋友们餐聚时的pots和luck。 这位朋友带来了一大份叉烧。自己家里能烤出这么个水平,很不容易了。 这是一道凉菜。对于凉菜,那是“各庄的地道都有很多高招啊”! 这些都还没揭盖儿 --- 秉承了potluck的精髓。 哈哈,五香茶蛋。想当年,下晚自习回宿舍的路上,走出教学区大门,总有小贩在那里卖茶蛋。五点钟吃的晚饭,早就在自习中消耗光了。闻到那香味,喉咙口里就象伸出了许多小手,要去捞茶蛋来解馋。这个烧茶蛋的哥们儿或姐们儿,是否有过同样的经历呢? 盐渍鸡。看上去不起眼,吃起来很有味道。做这菜的,一定是南方人。 嗯,春卷。不错的头台。 素什锦,这可是健康食品。 小排。那时,下第四节课,要快些赶到食堂。否则,这样的小排就卖完了。 雪菜笋丝炒年糕。不用说,这是个江南人做的。 水果色拉、凤尾虾。比较省事,但价格不低。 在北美过了这么些日子,好象大家都学会了烤蛋糕。 还有个不同格式的。 麻辣牛腱。这量够大的。 想得真周到,怕有人不吃麻辣,再专门准备一份五香牛腱。 这儿有红油面,管够。 另一种川味凉面。 渴了?这儿有果汁和矿泉水。 还有西米粥,饭后的小点。 其实,这都是些朋友们做的家常菜。聚餐是一回事,餐聚才是更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