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秀工学院新旧大楼连接的那座桥时,照片的背景上出现了一个类似于教堂钟楼的建筑物。那里,是哥伦比亚大学的:Teachers College - Columbia University。 如果仅从其英文名上看,也许会认为这是教师进修学院。但它实际上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研究生院。它比常规意义上的“师范院校”层次要高。哥伦比亚把在这里学习的学生称作:计划改造世界的人(People with plans to change the world)。 这座大楼已经一百多年了,换句话说,这个学院的历史已有一个多世纪了。从它的主楼开始,向两边望去,其建筑规模,即使用今天的观点来看,也不可谓不大。把它放在一个世纪前,其工程量之浩繁,大家是可见一斑的。 这个研究生院从事很多教育学理论的研究,而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如何当一个老师。哥伦比亚大学每一个系科、每一个学院都有令人尊敬的教授学者以及辉煌的成就,但人们提及这个Teachers College时,大家都认为:这里正在为培养后天的栋梁之材作准备。在其它学生的毕业典礼上,是由学生所属学院的院长,把象征学位的绶带放到学生的肩上,但对于Teachers College的硕士或博士,在院长把绶带授予之前,要经过两个小童之手,每年都有一男一女两个小童被邀请去做这样的嘉宾,其意义是深远的,用Teachers College的话来说:在这个领域里,学生们选择了Lifelong Learning。 下面这是哥伦比亚普利策新闻学院,它也是一个研究生院。据传说,顶顶大腕在这里当过“烟酒生”,接受过这里的真传。 我找到了这座大楼的奠基石(Corner Stone),它标明了大楼建造的年代:一九一二年。 这大楼是由Joseph Pulitzer捐钱建造的,也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 在这里颁发的普利策奖,是每一个新闻记者梦寐以求的事。除此之外,这里还拥有很多其它新闻界著名的奖项:杜邦-哥伦比亚广播新闻奖、卢卡斯写作奖、卡伯特拉美报告奖、艾森斯戴特杂志摄影奖等。能获得其中任何一个奖项,作为新闻人,那是终生的荣誉。 知道吗?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份学生主办的日报,从周一到周五,天天出版。而从主编到记者,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哥伦比亚的学生。并且,不要以为他们都是学新闻专业的,实际上大多数这样的学生工作人员,都是其它系科的学生。我知道有工学院的本科生,从入学开始就把自己的业余时间投到这份日报里去,既当记者,又当编辑,每天要到凌晨两点才能睡,那是他们将报纸最后付印的时间。别以为他们是为了钱,这些学生全是志愿者,分文不取。也不要以为他们都是不务正业,他们很多都是全A学生。对此,我只能感叹上天赋予了他们过人的精力和能力,同时也感到新闻自由对人们的召唤。这些,大概与建立在哥大校园里的普利策新闻学院是分不开的。 这是哲学楼。 哲学楼前面,有这么一尊铜像。他叫:The Thinker。 这尊铜像在中国人里,好象蛮有知名度的。有人把他的名字译为:思考者,或者是思想者。无论他的中文名字是什么,他总是在想问题。 该铜像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复制品,但哥大哲学楼前的这尊,是原件。 在The Thinker身旁的草地上,一个MM在阳光下看书,换个姿势去思考。 到午餐时间了,哥伦比亚校园里显现出午休时间特有的景致。这两个MM在晒太阳。当然了,我知道这是个病句:明明是太阳晒MM,怎么说是MM晒太阳呢? 鸽子踱着教授般的方步,不知它是去吃午餐呢?还是要去演讲? 大概只有在聊电话聊到高兴时,才会把脚这么举起来吧? 不好意思,还有一些照片只能下次再贴了。 哥伦比亚校园行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