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环球时报
2021-01-27 22:10
北京时间星期三,全球新冠肺炎感染者突破1亿人,死亡也超过215万人。这场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疫情造成了大量的苦难和损失,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正像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数字会让人感到麻木,但是每一例死亡背后都是某人的父母、伴侣、孩子、朋友……说到底,人类不能够麻木,我们必须保持人道主义的应有急切和全力以赴。
新冠疫情得以肆虐全球,最大的教训之一是,我们人类本有力量控制这场疫情的规模,却因为政治对科学的干扰以及由此造成的主要国家之间不团结而让病毒找到可乘之机。这本应是人类对付病毒的统一战争,但却成了不同国家的各自为战。所有人都清楚看到了这个问题,但我们仍然没有能力迅速亡羊补牢,构筑亟需的整个人类的团结。
在很多国家的内部,形成围绕抗疫路线的共识和团结同样困难重重。如何协调抗疫和恢复经济,成了非常普遍的尖锐争议,在这当中科学家的意见常常被排斥,一些有决策力的政治人物在抗疫的关键时刻将科学之外的考量放在了首位,导致抗疫滑向歧途。
这场汹涌的疫情还暴露了人类社会组织方式和经济活动的脆弱。大多数社会总体上对灾难的警惕性太低,动员力也不足,繁荣的方式过于依赖风调雨顺。在全球总人口越来越多,社会密集度越来越高的时候,这次疫情展示了公共卫生危机所拥有的破坏力,人类社会必须增加公共安全的投入。
在经历了惨痛的一年之后,现在我们站到了抗疫2.0版的新节点上。在这个阶段疫苗有可能带来抗疫的革命性变化,重塑全球抗疫格局。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上一轮抗疫形成极其突出的成功表现,并且为下一阶段打下良好基础。中国的疫苗研发又处在第一阵营中,接下来我们一定要创造全球最快的接种速度,在群体免疫的榜单上也走到前列。这对中国是新的考验。
我们切不可以为,没疫苗时我们都能控制住疫情,这样的优势能够自然延续。疫苗推广速度极有可能影响接下来各个社会的开放能力,美欧社会去年损失惨重,但同时也磨炼出对疫情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如果他们的疫苗接种速度很快,就会形成他们之间新的相互开放条件,从而对疫苗接种慢的社会造成压力。
中国只有让疫苗接种率与美欧社会大体相当,加上我们已有的社交隔离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开放能力上继续保持领先,进一步为全球恢复经济提供最大动力。
在下一个冬天到来之前,中国要争取让高暴露人群和重点人群基本都接种上疫苗,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普通人群的接种范围。我们要力争让接种总人数比美国接种人数多出一大截。
中国还需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疫苗,我们的输出疫苗总数也应是最多的,这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应当发挥的作用,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一份期待。
为了同时完成这两大任务,中国的疫苗生产必须加快推进,尽早全速运转起来。我们没有时间花费在对之前成绩的庆祝上,我们需要加紧赶路,着眼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