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的时候,行者路经小镇唐山街时,对街角处由几间瓦房围成的院落感到很好奇。盖因为这里原先本是一家纸箱厂,不知何时,其出入门上竟悬出一匾额,上书---松山寺。 行者无知。脑海中关于禅寺古刹的印象大多是要么山门轩昂、殿阁林立;要么曲径通幽、浓荫蔽日。 如此这般普普通通的几间民房也称为禅寺的,尚属首见,当时还禁不住掩鼻而笑。 小寺里平常也不见人出入。后来就听人说,住了两个尼姑。 在上个世纪那个年代,青灯古寺、和尚尼姑,对普通百姓来说还是充满了神秘感的名词。所以每每经过那里的时候,总是要畏惧地在街道对面走,却又总是禁不住好奇地往街道对面看。 小院的门总是紧闭着,让人怀疑里面是否真住了人? 及至上学、工作、成家,途经之地一变再变,终于将小寺渐渐遗忘。既是经过也少了儿时的畏惧感和神秘感。 终于有一天,发现小寺在大兴土木。小小局促的院落内渐渐有了重檐青瓦,雕梁画壁。渐渐地,也听到了善男信女们的传说,看到了信众顶礼膜拜的盛况。小寺香火日盛。 又些时日,差不多前年的某个时候,听说某某地产商与小寺发生搬迁纠纷,导致动粗的议论。 想想小寺四门紧闭时的静宁祥和、淡泊从容,不知那时好还是此时佳。 终于忍不住要去探个究竟。 第一次去时,里面正做法事,只在十几平米的小院内探头探脑一番,即被请了出来。 今番再去,又值事耽搁,及至到得寺院,却又过了开寺时间,寺门紧闭。 心有不甘,饶过墙角,却见禅寺墙外立有一碑,另立有一处简易佛坛,供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一尊。 这边厢几个错过了时间的信众正在焚香叩拜,那边厢一位老者却对着墙角的碑石解溲。想想不觉哑然,究竟谁更有佛性、谁更具禅味呢? 后至读了碑文,看看暮色中寺门前高高竖立的旗杆上的国旗和另一面已经破碎不知为何意义的白色旗帜,还有寺庙后门的题词,更加不知如何写这篇帖文。 索性上网搜搜,竟搜出如下内容:松山寺,国有企业,年产值0~30万,员工7人,现已拆迁。 ~~~~行者无语,索性不写,所拍残照(寺内白天也不许拍,是为残照 ),如实贴出,见仁见智,网友自参 墙角处秽迹斑斑的碑石 碑石太高,只好分两次照。下面这两截碑文要叠加起来读。虽然累点,还是希望您能读完。况中滋味,不读是难以体会的(您就权当是在考古了。 )
佛门深远,能看透吗?
书法还是相当不错滴
下面是赵扑初的遗墨
下面是网上搜来的唯一可以看到古寺原貌的照片,不仅令人唏嘘~
松山寺内的十不全神。
松山寺内“送子娘娘”像。
本贴由[行者]最后编辑于:2006-12-12 12:5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