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990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闲谈杂聊] 成功不要“尽力”而要“借力”

[复制链接]

1016

主题

1353

帖子

8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0:0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功不要“尽力”而要“借力”
每个人都喜欢成功,却又时常感觉自己力不从心。相信每个人都有同感。
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搬一块石头,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来!”但是石头太重,最终孩子也没能搬起来。他告诉父亲:“石头太重,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父亲说:“你没有用尽全力。”小男孩不解,父亲微笑着说:“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那个小男孩。判断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到,往往是看自己的能力够不够。其实一件事情结果的达成,谁又规定只能用自己的能力呢?很多成功者并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他能整合更多的资源。我们也把这个叫“借力”。
三国时候的诸葛亮是“借力”用得最好的人之一。
有一天,周瑜对诸葛亮说:“你3天之内,给我打造10万支箭来。”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葛亮还是满口答应。为什么?打造不出可以借嘛!他跟曹操说“我想杀你,借我10万支箭好吗?”你肯定会说曹操除非脑子进水了才会答应。
曹操脑子没进水,他真的借给诸葛亮10万支箭。在一个大雾蒙蒙的早上,诸葛亮派出几千艘木船,船上扎满了稻草,佯装攻打曹营的样子。曹操一看诸葛亮你真的要杀我呀,我先用箭射死你,命令所有的弓箭手万箭齐发,结果箭一支支射到了船的稻草上。不到一个时辰,诸葛亮就收到曹操送来的10多万支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谁说借力只能面向“我的同事、我的朋友、我的亲人”,有时候你的竞争对手也是很好的借力对象。突破“我”的局限,世界才会更宽广。
讲一个国外的故事。
英国大英图书馆,是世界上著名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非常丰富。有一次,图书馆要搬家,也就是说从旧馆要搬到新馆去,结果一算,搬运费要几百万,根本就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有人给馆长出了个注意。
图书馆在报上登了一个广告:从即日开始,每个市民可以免费从大英图书馆借10本书。结果,许多市民蜂拥而至,没几天,就把图书馆的书借光了。书借出去了,怎么还呢?大家给我还到新馆来。就这样,图书馆借用大家的力量搬了一次家。
你肯定也想像大英图书馆那样“四两拨千斤”。如果你能发现自己的“四两之力”(图书),并且敢于把“四两之力”用出去(免费借阅),一切就都不是问题。给予,有时也是一种借力。
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人生如棋,有进就有退,有退就有进,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退一步是为了进一步,让一步是为了下一步,失一步是为了得一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7万

积分

沙发
发表于 2015-10-9 04:54:55 |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多的时候,我常常找不到借力的人事物,无法成功。我只有竭力和尽力而为之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67万

积分

板凳
发表于 2015-10-9 05:30:14 | 只看该作者

与您一同分享一篇好文章,愿我们一起共勉 之。

“有的人,似乎轻而易举就攫取了财富、权力、功成名就;有的人虽然也成功了,但成功却来之不易;还有的人,他们所有的雄心、梦想和抱负,都完全付诸东流。人与人之间何以会有如此差距呢?为什么有的人能毫不费力地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有人却要付出百倍的艰辛,还有一些人则一败涂地?”

    原因,必定不在于人的体魄,否则,那些伟人们一定就是体格最健壮的人了。
    那么,这其中的差异在哪里呢?
    答案是:差异必定是精神上的,換句話說原因必定在于人的心智。人的创造力,全在于人的内心。也就是说人的心智,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惟一差异。

    当面对问题时,其实是心智使我们能超越环境、战胜困难。
    纵观现实生活的林林种种,不难发现:各种规律一直在控制着我们的道德世界和精神世界,如同物质世界中的规律一样,毫厘不爽。人生,如果想要获得理想的结果,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恪守规律,就会得到准确的结果。
    有种说法:“如果能深刻理解思想的创造力,就可以看出它的惊人功效。”但笔者认为:如果没有适当的勤奋和专注,这样的效果也不会有。

    智者如是说:“如果你懂得自己的能力就来自于内心,懂得你之所以软弱仅仅是因为你依靠外在的帮助;如果你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自己的想法之中,就可以迅速调整自己,昂首挺胸,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奇迹。” 对此,笔者比较认同。很显然,头脑可以轻而易举地创造出积极的条件,但同样也可以毫不费力的创造出消极的条件。在我们有意无意地想像各种匮乏、局限和混乱的同时,也就创造了这些不利的条件。而有很多人总是下意识地这样去做。像任何别的规律一样,这一规律永不停息地运行,不讲情面地严格按照各人的创造回报他们,换句话说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此认为:财富的获得,依赖于对“财富规律”的认知。事实上,“头脑”不仅仅是创造者,也是惟一的创造者。毫无疑问,任何事物,都是在我们已知它可以被创造出来,并付出相应的努力之后,才被创造出来的。
    “事凡有果,势必有因”。

    大道无形,人类最强大的力量,是“无形”力量,即精神力量。
    人的思维过程,是精神力量得以显示的惟一途径。思维是精神过程的惟一活动方式,观念,是思维活动的惟一产物。
    是故,增减盈亏,都不过是精神事务而已。

    推理,乃是精神的过程;
    观念,乃是精神的孕育;
    问题,乃是精神的探照灯和逻辑学;
    而论辩与哲学,乃是精神的组织肌体。
    因此,凡是想法,一定会招致生命机体某种组织的物质反应,如大脑、神经、肌肉等。这就会引发肌体组织结构中客观的物质改变。
    所以,可以这样认为:我们只需针对某一给定主题做出一定数量的思考,就能使自己的身体组织发生彻底的改变(这就是失败演变为成功的过程)。
    “如果勇气、力量、灵感、和谐,这些想法取代了失败、绝望、匮乏、限制与嘈杂的声音。它们慢慢在心中生根,身体组织也随之而发生改变,个体的生命将被新的亮光所照耀,旧事已经消亡,万物焕然一新,我因此获得了新生。”
    这是一次精神的重生,生命因而有了新的意义——它得以重塑,充满了欢乐、信心、希望与活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