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年10月3-4日 人员:妮妮、老虎、两可、派派、道人、感觉、大雁和小雁 线路:金华——诸暨——斯宅(千柱屋)——廖宅——东白山——白溪——东阳——金华
东白山资料: 东白山位于会稽山脉的南端,主峰太白尖海拔1194.6米,是诸暨、东阳、嵊州境内的最高峰,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湿地之称。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登山观景,看日出,写诗文,对东白山风景赞叹不绝。此后,历代文人墨客更是纷至沓来。 名山之名,不仅名在其山水美景,还必名在其传说,名在其风情。一年又一年,传说不会老去,风情依然美丽。 一山跨三市,一山分三水,这样的一座山,何尝不是一个传奇。 太白尖之巅,裸露着一块天然的巨大岩石,岩上,三只深深的“大脚印”呈犄角而生。于是,富于想象的人便说,这天然形成的“鼎立”的“三足”,很自然的鼎分了诸暨、嵊州和东阳。在“三足”之旁,还有一块东阳人立的碑石,上书“太白峰”。有趣的是,同样的一座山,诸暨人叫东白山,东阳民间却有人叫西白山,这主峰,诸暨人称其为太白尖,东阳人则称其为太白峰…… 都是最高峰,都是第一山,一衣带水,山水相连,高山草原、高山茶园、高山天池,乃至高山殿宇,谁也分不清这是诸暨的,还是东阳的。其实,谁也不想真正去弄清,风景是不分你我的,文化更是不分你我的,能同乐,够风情,就比什么都强,不是吗? 东白山独有的“七夕节”,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化,这样的一种风情。 在诸暨,关于东白山的传说,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神,什么南齐时有楮伯玉隐身此处,什么魏末有赵广信在此修炼成仙,更有天上的七仙女闻东白山之名翩然而来,余留下多少的仙气…… 不知东阳是否也有这样的传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人见人爱的“七仙女”一定也撼动了他们的心,一座专门供奉七位仙女的“仙姑殿”就这样坐落在了太白尖之巅。殿堪为小矣,但它的“无梁殿”之名却声名不小,传得更远的,还是这里的“七夕节”风情。 “七夕节”的热闹,是从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开始的,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无论诸暨人东阳人,无论路远路近,都会在这一天赶到这里,烧香、叩拜、守夜,人多时,竟有上千人之众。到了晚上,香烛缭绕,诵经迭起,还又唱又跳的,颇有一种“庆典活动”的热闹与隆重。更有精明的生意人,同样不会放过这个人气极旺的机会,一时间,庆典活动,又多了一点庙会的味道。 庆典也好,庙会也罢,发生在1194.6米高的山巅上的风情故事,再怎么也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文化乐事。不过,这些男女老少们,既能冒着风餐露宿之苦,山高路险之艰,其实还心存了另一个念头——亲身体验“太白观日”奇景、体会“看巧云”之喜。
千柱屋资料: 千柱屋,位于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离市区约30公里,因屋有千柱而得名。由里人斯元儒建造。斯元儒(1753-1832),字翼圣。太学生,议叙登仕郎。道光二年(1822)七十岁,旌“五世同堂”。道光间建县试考棚,输二千金。奉旨准建“乐善好施坊”。千柱屋现为斯姓后裔居住。 该建筑分布5条纵轴线,3条横轴线,为庭院式组群布局。坐南朝北,通面宽124米,纵进深60米,总占地面积约7400余平方米。各纵轴线北端均设重檐式门楼,共5座,全系青石、砖雕制作,镌刻人物、山水图案,皆形象生动逼真,极其精美。 千柱屋以正厅为中轴线,两侧分置8个四合院,辟10个天井,各院之间,以檐廊相通。整座建筑有楼屋121间。梁、柱、门、窗、墙均有装饰,规模宏大,颇具特色。千柱屋正厅门楼制作讲究,其门额以青石制作,上镌“於斯为盛”4字,为九重篆。门额四周用砖雕人物、山水、龙凤等图案装饰。过门楼即为正厅,五架抬式结构。正厅两侧分设“丛桂堂”、“双槐堂”、“福寿堂”、“仁寿堂”,均用青石镌刻楷书堂名镶嵌于壁上。今尚保存有“孝廉方正”、“彤管重辉”、“一枝挺秀之轩”、“石涧听松之馆”等匾额多方。屋内廊柱林立,门户重重,玲珑剔透,令人目不暇接,有入五里雾中之感。 正厅照墙上有《百马图》砖雕。总长7.04米,用21块长0.34米、宽0.30米的青砖浮雕拼幅而成,骏马坐卧行奔、或扬蹄或嘶鸣、或嬉戏或翻滚,千姿百态,无一雷同,神形逼真,刀功细腻。 千柱屋的木雕为典型的徽派作品,遍布于古宅的各处,尤以雀替和冬瓜梁上的雕刻为最,工艺细腻传神,笔法精湛。还有镶嵌于壁上的大型石雕花窗,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据当地的老百姓介绍,千柱屋里虽然各个家庭相对独立,却廊檐相接相合,互不隔离,像一座微缩的城池,走遍千柱屋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晴不见日,雨不湿鞋”。 10月3日上午,斯宅千柱屋
笔峰书院位于千柱屋南侧松啸湾(古松林立,山风吹过如虎啸一般)内,为斯元儒子孙读书之处,因书院背靠笔架山而得名。上山石路旁古树名木林立,树龄都在二百年至三百年,沿途而上有白玉兰花树,枫树,罗汉松,黄檀,大叶冬青树,柳杉等。书院门口龙爪槐(左侧为白象,右侧为青狮) 书院为三层楼的木结构楼房,原院前屋后广栽奇花异草,四季飘香,其中房前有荷花池一座,只开红花不开白花。书院东侧小院为祠堂,院内天井地上用鹅卵石镌有“八卦图”。 书院入口处为洪门,原为龙门,取望子成龙之意,后因避皇帝名讳改。书院内古时无楼梯,现有楼梯是文革时所造,原斯元儒子孙在此读书时,早上大人用木梯子送小孩入二层楼读书,中午仆人用梯子将茶饭送入小楼,晚上又用梯子将小孩接下楼,其间不许小孩下楼,可谓诸暨人“耕读传家”、重视教育的很好的物证。
2001年6月25日,“斯氏古民居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由“华国公别墅”、“发祥居”、“上新居”和“斯盛居(千柱屋)”等四大古屋构成。这四大古屋均建于清代,布局因地制宜,共占地约两万平方米,有着独特的清代民居建筑风格。
上新居
发新居
中午在农家饭店FB
从斯宅坐农用车到廖宅,开始登东白山
10月3日下午,登东白山
到达东白山顶
我们的扎营地
我们的晚餐
10月4日,清晨
吃过早餐,我们和杭州的一队,一共16人开始下山,经过东白山庄,沿溪流边的古道,下行前往白溪。
11点钟,快要走出东白山了,我们在这儿野炊
感觉为我们泡了上好的普洱茶,这种感觉是在茶楼里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饭毕,继续上路
下午1点钟我们走出东白山,到达白溪。
我们的队伍向前进。 ——驴行一日 2008年10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