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艺术网上的拉斐尔作品欣赏做了一些收录和编辑,现贴在这里,供大家欣赏玩味。 过段时间再贴出其他部分 -- 大清太平 http://www.artcn.cn/art/yxyy/painting/200711/14613.html
拉斐尔《美丽的女园丁》 油画 1507年 122X80厘米
此画通过美丽的女园丁的形象,表现圣母玛利亚的世俗之爱的精神。笔锋细腻,技巧完美,表现女园丁的亲切、和蔼,赤子的纯洁可爱,对于母性的依恋,给人一种感受煦暖阳光普照的亲情。生动传神地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渴望。 拉斐尔:《圣母子》(最可爱的圣母) 拉斐尔《圣母子》(最可爱的圣母) 最可爱的圣母是拉斐尔创作的 —— 《 圣母子》 画中,我们看到圣母子坐在凳子上,背后是一片温柔和景色。这天,风和日丽,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融进浅蓝色的天空。 右边的几簇矮树丛,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这使我们想到年轻的母亲与她的婴儿属于宗教的世界。母亲与孩子头上环绕的两道光环,是他们圣洁的标志。拉斐尔无需用这种标志来展现他所要表达的东西。他把年轻的母亲绘得那样甜蜜,梦幻般的脸画得如此温柔,当我们看着她时,我们想到的只能是圣母。 她那双大大的眼睛根本没看任何东西,因为它们追随着她的思绪。她正在沉思,似乎没有注意到婴儿耶稣把他的小脚放在她那只搁在膝盖的手上。她的另一只手抱着婴儿。 当我们把她的双手与脸放在一起理解的时候,我们感到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婴儿的存在,她在想着耶稣与他的未来前程。 与他的母亲相比,小耶稣画得比他那个年龄的男孩大是自然的。拉斐尔创作这个孩子的肖像的方式,确立了耶稣在画中的重要位置。 看圣母子的脸,我们可以发现,那柔和的轮廓、大大的眼睛、挺拔的鼻子和小嘴,与希腊杰出的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利斯创作的维纳斯头像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是因为,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艺术家,他一直在对古代艺术进行研究。但也有不同,拉斐尔把圣母的脸画得更加温柔,他把古代女神的神态画得更精致、更柔和,赋予了一件古代异教徒的艺术作品以新的基督教的含义。 拉斐尔赋予了古代美以新的生命。在他的画中,古代艺术获得了再生,并发展成一种新的不同的完美形式,拉斐尔的成就,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 拉斐尔:《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 《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布面油画 82*66cm 1516年作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拉斐尔(意)(1483年-1520年) 这一期我们来欣赏一下拉斐尔的著名肖像画《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 拉斐尔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被人们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虽然以画圣母著称于世,然而,他画的同时代的人物肖像也成就斐然。他画过教皇朱理十世和莱奥十世,画过红衣主教英吉拉米,画过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其中这幅《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是他最著名的肖像画之一。 卡斯蒂利奥奈是拉斐尔的好友,是意大利菲拉拉、乌尔宾诺、曼图拉三个城邦的外交官兼宫廷侍臣,也是当时很有影响的人文主义学者。他的代表作、著名的《侍臣论》是对当时封建贵族等级模式的巨大冲击。他认为,“完美的侍臣”形象应该是一种“勇敢、精明、热爱真理、多才多艺而且是有文化教养的人”。为此,他成了16世纪研究贵族礼仪问题的权威。 这幅作品真切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位政治家、外交家兼学者于一身的形象特征:他那黑亮、锋利而又平和的眼神,好象能够看穿一切;他那微红、紧闭、外柔内刚的双唇,显示了他自信、果断、严谨和善辩的机巧;微微翘起的下巴,那浓密、整齐的络腮胡须,显示了意大利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学者特有的风范;那黑色的礼帽,白色的衬衫,灰黑色的素装又反映了被画者在当时主张摒弃艳装提倡素装的时代风尚。 如果用拉斐尔的这幅肖像画与前两期我们看到的作品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他的画既没有达·芬奇画中那朦胧、神秘的晦涩;也没有米开朗基罗雕刻中那紧张、沉重的悲剧意识。他的画单纯、明快、温煦、甜美,与前者相比显得更亲切、更平和、更能接近一般欣赏者的审美口味。 拉斐尔:《带金莺的圣母》
[点击放大]
拉斐尔:《带金莺的圣母》(1507) 木板、油彩 107×77公分 收藏:佛罗伦萨 乌菲兹美术馆 《带金莺的圣母》说明: 在金字塔形的构图中,倚在圣母怀中的小耶稣和小约翰,抚弄停在圣母膝上的金莺的动作,自然且贴切地传达出对幼小孩童的呵护情意;圣母左手拿着祈祷书,视线一时从书上移开,转向两个孩童,则是时刻关注的表现。在这里最引人注意的,是圣子的脚轻轻踩在圣母脚上,这种身体的接触充满亲情,动人心弦。这确实是一个不平常的动作,具有表现人情与天伦乐趣的特殊意义;这样一个细节,透过拉斐尔充满爱意的完美笔触,随着时间季节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光线与色彩所描绘的环境,显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统一、简练的构图来自拉斐尔为创作每幅作品而画的一张张草图,他在描绘人物时,总是先画出人物的裸体像,然后再添加服饰上去。这点与米开朗基罗相似,可以一方面表现出人物的稳重感,另一方面则呈现出人物的立体感,从而使其跃然纸上。这些构图的细节与人物的表情姿态,为画作蓄积了丰富的情感。 拉斐尔:《主显圣容》 [点击放大] 拉斐尔:《主显圣容》(1518-1520) 木板、油彩 405×278公分 收藏地点:梵蒂冈美术馆
《主显圣容》说明: 在《主显圣容》画面栩栩如生的许多细节中,一只只激动的手,似乎指示了灵魂得救和获得真理与生命的途径。据说,拉斐尔临终前,曾让人把这幅来不及画完的作品置于床前,这种说法也许不足为信,但拉斐尔很可能愿意看着这样的画面阖上眼睛。试想,他正处于艺术创作的巅峰,却要被病魔夺去生命,画中的场面对他来说,岂止是耶稣升天和救治病人?那恰恰是光明与黑暗、生与死强烈对比的真实写照。 在1981年之前,大部分专家都认定拉斐尔去世时,此画的下半部分还只勾了轮廓,其余部分则是朱里欧.罗马诺所绘。这幅作品被认为缺乏拉斐尔的风格,色彩不鲜明,结构欠协调,所以不被理解,遭到低估。当此画得以修复,恢复了原先的色彩时,世人才看清楚那是一个艺术家的“遗产”。它最初被安置在万神殿拉斐尔的幕前,后来又放置在蒙托里奥的圣彼得教堂内,它也是历史的“遗产”。拉斐尔用绘画这惟一适合于他的语言,表达了对时代结束的不安和失望。与创作最后几幅画时的情形相反,拉斐尔不用助手,亲自画完整幅作品,摒弃透视学与对称法,采用一种新的光,一种“强烈而刺激的光,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将许多细节,隐在阴影之中……”。 拉斐尔:祭坛画《圣切奇莉亚》 拉斐尔《圣切奇莉亚》 220×136厘米 波伦亚美术馆 拉斐尔《圣切奇莉亚》介绍: 《圣切奇莉亚》祭坛画原系红衣主教劳伦佐·普契及其侄子、主教安东尼奥·普契所点题,是为意大利北部波伦亚(旧译波洛尼亚)大教堂绘制的一幅“圣女”肖像画。切奇莉亚是波伦亚一位虔信基督教的妇女,因抗婚,立志在自己家里建造祈祷室,以求终身贞洁。传说她每次祈祷时能听到天国的圣乐,这在当地被传为圣迹。她死后,教会将其主要遗物埋在罗马特拉斯特弗的祭坛底下。波伦亚教会本拟请拉斐尔绘制她的肖像,然而,拉斐尔把这一肖像性题材绘制成一幅寓意画。拉斐尔在这幅画上,把圣女画在被耶稣信徒的包围之中,周围有圣保罗(左侧第一人)、福音书撰者圣约翰(左起第二人)、切奇莉亚正仰首在倾听天国圣乐,那种凝神谛听的状态,带有某种神秘性。从教会的要求看,平凡的波伦亚妇女,由于她虔信上帝,受神启迪,已能聆听天国的悦耳乐音,于是人间的乐器对她来说,成了凡俗无用之物,被她散乱地抛掷一地,弦乐器砸碎了,手上那件吹管乐器,也将被她弃置于地。然而,从画中大地的背景看,隐伏着当时波伦亚人民生活的阴影,外族的侵略与政治的动荡,就象前景上散乱地被破坏的一堆乐器,已不能发出满意的乐音了。另一点,据说切奇莉亚为抗不满意的婚姻,她立誓终身事奉上帝,保护贞洁,这不等于她弃绝世俗,而是借对美好的事物——天国乐音的向往,暗示这位少女在期待更美好的理想生活。这里,虚伪的天国之声被画家用淡淡的色彩处理在画的上半部。切奇莉亚的迷醉状态,倒是急切地表达出一个少女对人间欢乐的强烈渴求。这幅画上有几个形象是刻画得很成功的。圣切奇莉亚俨然一个福里尼奥圣母,歪着头盼望听到真正超脱凡俗的美的乐声,从而表达出少女心灵的神秘欲望。左侧的圣保罗就象一个冷眼旁观者,低头看着地上这一切破败不堪的景象;右侧的抹大拉画得极美,也许是全画最理想的一个形象,她虽然也是旁观者,但眼睛一直注视着画外,似乎关心眼前这一切的结局。抹大拉有一张鹅蛋脸,身姿婀娜,所穿的袍服象退了色的一般,略显淡淡的红色,圣保罗体格壮实,象征着正义的希望。拉斐尔以向往人类最美好的事物来代替这种虚伪的传说,这是他的审美观的独特表现。
本贴由[大清太平]最后编辑于:2008-5-30 0: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