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在自然科学、技术、工程方面的地位和成就,路人皆知。需要多句嘴的是,MIT的建筑、土木工程也是首屈一指。基于它在这个领域的这个位置,MIT校园的建筑,有什么特殊的? 应该说,MIT校园建筑的一些理念,在当年都是非常超前的,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争议。这块各类大师云集的学校,也是建筑大师作品的汇集之地,有包括普利兹奖(建筑)获得者如贝聿铭、弗兰克·盖里等数位建筑师,他们在这里留下令人难忘的一笔(甚至几笔)。这一集和下一集,我们看看一部分的这些大师大作。 事先只知道MIT有名人名作,所以打算以这个为中心出帖子。但建筑这些东西,我完全不懂。所以为准备它,在网上先学了门面,wikipedia专门有一页,介绍MIT的校园建筑:Architecture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马马虎虎学习了一遍。它把MIT的建筑多史分为四个时代:(1)波士顿校区(1910年前,MIT在博波士顿,之后搬迁到剑桥与Harvard为伴), (2)二战前的新剑桥校区, (3)冷战时期的变革, (4)后冷战建筑。这每个时代都有标志性建筑物,代表着“新古典主义” neoclassical, “现代主义” modernist, “野兽派”brutalist, 和“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t 三种风格。哈哈,晕不晕? 帖子要以这个网页为蓝本。此外,我还找来些其它材料,和大家分享。基本上是七拼八凑偷来的,如果您只对自然风光感兴趣,对这些人文的东西兴趣不大,就不要勉强坚持读下去了,不好意思。 MIT校园的一部分建筑(示意地图取自MIT Web) 。 要涉及的建筑物包括(图中编号) ,7,1-2-3-4-10;14,54-18, 66, E15,32,W15, W16,还有些其它建筑。如果您要访问MIT,经过我悉心研究,我认为这些是必看 77 Massachusetts Avenue 是这所学校的官方地址。基本上在学校中心,连接东西校园。是学校的主要行政中心。大楼叫Rogers Building(地图上的#7) 远看Rodgers Building。1939年建成。属于所谓新古典主义流派。是MIT校园在这个时期的最后一个此类建筑。大楼内有一个宽大恢宏的走廊,人称Lobby 7。这个给人印象深刻的走廊,上面是个小圆顶。这个小圆顶也是一反新古典主义的传统,没有减小内外比例,而是使内部保持较大空间。看到左上边的文字了吗, 对了,建筑学院也在这个楼里。门前的Massachusette Avenue,经过Harvard/MIT桥(见【春之歌】梦幻查尔斯河 -- 麻省理工学院之河畔行(图) 大清太平® ),进入波士顿。 这就是Lobby 7了,从那到门过去,就是学校的一系列办公室了。 这个是MIT的标志性大楼(地图中#10),是Maclaurin Buildings的一部分,大圆顶罩在上面。是MIT搬迁到剑桥后完成的第一个建筑(1916年)。Maclaurin 是当年MIT校长,主持了MIT的搬迁和规划。这个以及周边的大楼,由MIT毕业的William Bosworth 设计。他是属于Beaux-Arts architect (美术建筑师)流派 。MIT剑桥校园是他最大的成就。此人后去了法国,故当时在美国名气不是格外响亮。Bosworth 的设计是反传统惯例的,他的理念是,让校园建筑物成片构建,方便交流和学科交流,这样成片的建筑在城市里是非常罕见的。
Maclaurin Buildings还包括两旁的建筑(#3 和#4) ,他们形成一个“凹”形。不过,在这些成片的建筑里穿行,对初来乍到的人,可能如同进了迷宫一般令人困惑。 这一片空地(草地),称为 Killian 庭园 (Killian是一位MIT校长)。这里是MIT举行庄严浓重的毕业典礼之所在。
地图上#50建筑,是Walker Memorial大楼,体现了一种不受拘束的古典主义风格,具有高大挺拔的柱廊。它面眺查尔斯河,对岸的波士顿高大建筑物尽收眼底。仍然由Bosworth设计。 Hayden 纪念图书馆。 建筑师:Voorhes Walker Foley & Smith,网上还没有查出设计师的来头。1950年竣工。大窗户,高天花板,面向查尔斯河。(#14建筑) 上世纪40-50年代,也有一些建筑引人注目。如1949年建成的Baker House。它由号称现代主义之父的芬兰人Alvar Aalto 设计。此人不仅设计建筑,还设计家具和玻璃器皿。Baker House是学生公寓,也是面向查尔斯河。楼体是波浪式样,从而让大部分房间可以看到查尔斯河,许多房间呈现锲行布局。房间的家具也是由他设计。关于Baker House,有很多趣闻。 这是MIT校园宿舍最交际性(social)的场合,party层出不穷,据说,在这栋6层高的大楼里,越往高处走,越嘈杂、越热火朝天。 这个MIT地图上,W7就是它。可以看到它的轮廓 Baker House (地图上#W7) 1955年完工的MIT礼拜堂,由20世纪有名的芬兰建筑设计师Eero Saarinen 设计。他的设计风格多变,以适应各种不同条件,以简洁,大气,弓状结构曲线和机器一样的理性主义著称。他的作品,生前饱受争议,现在是公认的20世纪大师。 这是一个柱形砖结构建筑,顶上是铝制的钟塔。这个建筑并不庞大,但是被认为是上世纪中叶现代建筑的一个伟大代表作。里面可惜没进去拍摄,有一个专门定制的非常好的风琴。它和旁边的Kresge大礼堂(同样是他设计)浑然一体,之间是圆弧形草地,是MIT校园的中心地带。(地图上的#W15) 下面两张是网上找来的,显示礼拜堂内部结构。 1955年完工的还有这个鸟窝:Kresge大会堂。这里是学校举行正式会议的地方,而旁边的礼拜堂,是举行结婚与纪念活动的正式场所,所以当初这里是各种社会聚会的中心场所,当然现代标准看,也许都有些落后时代了,但这一块地方及2个建筑,却作为美国在20世纪中叶,现代建筑作品的最好代表。(地图上#W16) 觉得上面的内容太刻板了?来点花絮: 要是您孩子上了MIT,别忘了买一套这个: 下集请看1960年代以来,更多大师(如贝聿铭等)的作品,比较接近现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