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二维码进行移动支付,在中国大陆相当普遍
问:为什么香港无法像中国一样,迅速发展无现金社会?
记者访问的多名学者认为,说香港的“无现金”发展落后,是一种误会。
香港大学“电子商贸及互联网工程理科硕士课程”总监、张英相教授表示,“绝对不同意”香港落后的说法,香港早年已踏入一定程度的“无现金”社会。 “大额支付港人一直是‘无现金’,千元上下的消费都是用信用卡(信用咭);小额方面,‘八达通’(Octopus Card)相当成功。”
香港金融管理局早前公布指,香港电子支付生态“发展成熟”,信用卡、八达通等电子方式支付,交易额占整体私人消费开支六成以上。
香港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则形容,中国近年盛行移动支付,是“相当于由零开始,建立(无现金社会)的基建”,因为信用卡等支付方式不普及。
“但香港的‘基建’已经存在,市民已经非常习惯使用‘八达通’及‘信用卡’。要改变,十分困难。”
庄太量认为,“支付”业务被上述两者占据,在港已无太大市场空间,该业务本身利润亦不大,“(新进场的)电子支付服务,要提供这两者以外的其他服务,如P2P支付等。”
问:支付宝若进入香港,香港现时普遍的电子支付渠道会被取代吗?八达通的地位会否被取代?
杜志挺相信,马云旗下的蚂蚁金服来港发展,其中一个考虑是满足中国游客习惯二维码付款的需要:“这与将香港变成无现金社会,是两件不同的事。”
庄太量则指出,“八达通”在港使用率高,是因与交通工具付费挂钩。港人的交通需求,带动八达通盛行,这一点其他任何支付模式不可比拟。
庄太量认为,香港移动支付市场有变化的转捩点,很可能是港铁等交通工具迫于压力,开放接受八达通外的移动支付;否则其他移动支付终难挑战“八达通”地位。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附有NFC功能的手机可用于地铁付费
问:支付方式还有哪些发展方向?香港能否跳过本世代的技术,以其他支付方式后发先至?
朝无现金社会迈进,不一定要仿效中国大陆模式。
香港的移动支付发展,处于百家争鸣时代,有本地业者,也有中国大陆的品牌及苹果(Apple)、安卓(Andriod)等国际品牌,哪一款会脱颖而出属未知之数。
学者们认为,香港或其他国家、地区,不会出现像“微信”(WeChat)那样,一个手机程式整合、包揽所有财务功能的情况;支付、网上支付、汇款、P2P等不同功能,将分散在不同应用中。
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士综合课程主任李兆波认为,中国的无现金发展由微信、支付宝(Alipay)两大巨头主导,背景是中国市场并无开放、没有外来竞争。一些外国盛行的电子支付模式,或因没有中国市场这么大用户量,而显声势不如。
“放诸世界,大陆的电子支付模式有没有竞争力?是很大的问号。在全球范围,大陆现行的‘无现金’模式未必有优势,只是诸多模式的其中一种。”
中大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系教授杜志挺解释,中国流行的“二维码”支付,并非最先进技术,而是因为为商家毋须安装额外收款设备,收款成本极低,才令其迅速普及。
“它有它的特殊(发展)背景,在有限条件下突破,非常成功,但那不是一个完美的状态,也不会是香港走的方向。”
杜志挺认为,手机“近场无线通讯”(NFC)技术仍将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主流方向。在这方面,中国的技术优势并不明显。
要普及NFC技术,消费者要陆续转用支援NFC功能的手机,商户要配备相关收款设备,但难度不高。杜认为政府要着力推动:“消费者的行为很容易引导,但商家则需要政策鼓励。”
Apple Pay等移动支付模式在世界各地越来越盛行
问:人们常说要保护私隐,但在这系统下终是无所遁形, 作茧自缚,是好事吗?
香港互联网协会网络安全及私隐小组召集人杨和生认为,电子支付系统收集用户消费、行为模式的情况不只中国,其他国家开发的系统亦是如此,“好难避免,就看大家接不接受”。
杨和生认为,选择移动支付程式,应有心理准备自己的消费模式会被记录。
“有时用户未有注意(手机应用的)权限范围,为了使用移动支付工具,就将个人资料拱手送出,包括位位置、甚至通讯记录等,这是用户很容易忽略的。”
安全方面,杨和生指出,香港金管局去年八月首度发出“移动储值支付”(SVF)牌照,至今已发13个牌。他认为金管局的发牌制度,监管相对严谨,安全有一定保障。
至于会否被政府监控的问题,李兆波指出,国际公司的数据收集做法,相对较透明,用户可清楚了解,但对中国大陆的公司,很多港人都会有质疑,觉得“阿爷一定知”(中央一定会知道)。
“数据是否会向政府开放?这是很多人担心的。”李兆波说:“虽然内地也有私隐保障的法例,但最终,还是对内地的法制有没有信心的问题。”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