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涪陵榨菜,与欧洲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齐名,是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涪陵榨菜早在清代的文字中就有记载,2008年,国家将其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榨菜,从诞生之日起,天地和舞台就在方寸碟中。经过世代传承,涪陵榨菜仍鲜香嫩脆,“碟中之舞”背后,有着可贵的“匠人之心”。
2月9日,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李文林(中)和他的助手们按照传统工艺对完成压榨后的榨菜丝进行选拣。
48岁的李文林是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之一,从18岁起他就在父辈的指导下正式入门学习这门手艺。从采摘青菜头、选菜开始,十二道传统工艺,每一道都有讲究,一吨鲜菜历经穿串、晾菜、下架、腌制、修剪、淘洗、拌料、装坛、封口等多道工序之后只能出产70多公斤成品榨菜;3个多月的制作过程中,每一天李文林都必须精心呵护。在李文林的眼中,“怕吃苦,腌不了榨菜”。李文林和制作传统榨菜的工具、配料(2月9日摄)。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化生产时代的来临,腌制榨菜的劳动远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涪陵榨菜工艺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传承、提高,但李文林和他的师长们一直还在坚守着涪陵榨菜制作的传统工艺。在他们心中,腌制榨菜象征着一种传统文化的记忆、一份中国传统匠人精神的传承延续。2月9日,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当地的妇女在按照传统工艺要求对选出的青菜头进行切丝。
2月9日,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当地的妇女在按照传统工艺要求对选出的青菜头进行切丝。
2月9日,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当地的妇女在按照传统工艺要求对晾晒的青菜头丝进行选拣。
2月9日,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李文林(右)和助手按照传统工艺进行晾晒作业。
2月9日,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李文林的助手按照传统工艺将晾晒后形成的榨菜丝进行淘洗。
2月9日,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李文林的助手们按照传统工艺将晾晒后形成的榨菜丝进行压榨,沥干水分。
2月9日,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李文林的助手们按照传统工艺对完成压榨后的榨菜丝进行选拣。
2月9日,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李文林按照传统工艺为传统榨菜准备拌料。
2月9日,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李文林(中)和他的助手们按照传统工艺对榨菜丝进行拌料作业。
2月9日,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李文林(右)和助手使用传统器具进行榨菜装坛。
2月9日,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李文林(右)和助手按照传统工艺使用传统器具进行榨菜装坛。
2月9日,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李文林按照传统工艺使用传统器具对装坛的榨菜进行挤压。
重庆涪陵榨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制作工作室内展示的数十个涪陵榨菜品种(2月9日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