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总共850条微博

动态微博

查看: 52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军事] 俄媒:99坦克用1500马力发动机 成本贵致装备少

[复制链接]

1451

主题

1531

帖子

6万

积分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5 10:3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俄罗斯军事观察网2月12日报道,主战坦克作为一种自行装甲战斗车辆,具有较强火力,主要使用主炮直接瞄准主动开火,炮弹初速度较高,能有效敌方装甲车辆和其他目标,具有较高的越野性能和较强的防御水平,最初用来替换轻型、中型、重型和超重型坦克,现在仍是现代化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化主战坦克很少单独行动,主要编入装甲坦克分队,支援步兵行动,同时接受空中侦察飞行器和强击机的支援。冷战结束后,主战坦克继续发展,相关技术大幅进步,武器效能明显增加,出现了生命力更强、装甲更厚、效能更高的第三代产品。

  冷战结束后,美国毋庸置疑地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大国,中国也由相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逐渐演变成超级大国。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之前,美军开始大量装备M1“艾布拉姆斯”坦克,而伊拉克军队主要装备T-54、T-55、T-62、T-72坦克,以及中国59式、69式坦克,无论是装备性能,人员训练水平,还是作战样式,都远不如美军,结果可想而知。

  俄罗斯T-80是苏联研制和生产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作为T-64的发展型号,于1976年服役,成为第一款使用燃气涡轮发动机作为主推进器的量产型坦克。T-80U最新改型在俄罗斯鄂木斯克生产,T-80UD及其进一步发展型号T-84则在乌克兰生产。T-80及其改型坦克主要在白俄罗斯、塞浦路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韩国和乌克兰服役。在车臣战争中,俄军T-80BV坦克暴露的主要缺陷是易受空心装药炮弹的致命毁伤。美俄专家研究之后发现,这主要和弹药箱中的炮弹易遭致命打击有关。当空心装药炮弹穿透坦克装甲时,熔化金属空心装药射流能引爆车内全部弹药,从而导致车毁人亡。

  德国“豹2”坦克最负盛名,其不同版本在德国联邦军和其他12个欧洲国家,以及几个非欧洲国家服役。德军“豹2”坦克经受了科索沃战争的洗礼,还作为丹麦和加拿大军队的组成部分参加了阿富汗军事行动。第二批450辆“豹2”坦克进行细微改进,安装射手热视仪之后,得名为“豹2A1”,从1982年3月开始供应,1983年11月完成交货。其两大显著变化是弹药架型号开始和美军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一致,另外使用精加工的燃油过滤器,缩短了加油时间。

  “豹2A4”型号是“豹2”坦克家族流传最广的版本。与之前型号相比,它有一些显著变化,包括自动防爆和消防系统,以及能处理新型弹药的数字火控系统,还使用配备钛钨平面装甲的改进型炮塔。随后所有早期版本的坦克都进行了改进,升级到“豹2A4”标准。瑞士引进许可证制造的2A4版本代号Pz87,配备瑞士Mg87型7.5毫米机枪和通讯设备,以及改进型大杀伤武器防护系统。瑞士现在已经拥有380辆Pz87坦克。德国和荷兰在世纪之交封存了大量坦克,因为在冷战结束之后已经不再需要它们,随后转销到世界各地,主要是北约成员国及其盟国,包括奥地利(114辆)、加拿大(107辆)、智利(140辆)、丹麦(51辆)、芬兰(139辆)、希腊(183辆)、挪威(52辆)、波兰(128辆)、葡萄牙(37辆)、新加坡(96辆)、西班牙(108辆)、瑞典(160辆)和土耳其(339辆)。后来土耳其改进了“豹2A4”坦克,使用模块化复合装甲,升级光学设备,彻底更换炮塔机械部件,改用新型火控系统,命名为“豹2NG”。

  随后出现的“豹2A5”版本使用附加间隔装甲,采用楔形炮塔和前车体。这种装甲模块能够抗击空心装药射流,阻止其穿透主装甲。间隔装甲还能抗击动力学弹芯,迫使其改变方向,从而降低其穿甲性能。1998年德军坦克营开始装备该型坦克。

  “豹2A6”版本的突出特点是安装莱茵金属公司L55型120毫米滑膛炮,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变动。德军应急快反部队所有坦克营都已装备2A6版本。加拿大从荷兰购买了20辆“豹2A6”,2007年交付。当年葡萄牙也从荷兰购买了37辆2A6版坦克,次年交付。2014年1月芬兰从荷兰购买100辆2A6型坦克,以及弹药、模拟训练器和零配件,计划在2015-2019年分批交货。“豹2A6M”是坦克下车体加强防地雷反伏击防护的改进版本,车体内部也进行了完善,以提高人员生存能力。2007年夏,加拿大从德国租用20辆“豹2A6M”坦克,部署到阿富汗。所有新坦克都改用电动炮塔。

  最新版本的“豹2A7+”在2010年欧洲萨托里防务展上首次公开展示,它以UrbOb(城市战)的代号由德军试验和定型,既能在低强度,又能在高强度作战行动中使用。坦克防护水平通过模块化装甲形式得以加强,正面防护则由炮塔和车体前部双重装甲加强,能360度全方位防范火箭筒。反伏击防地雷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坦克在城市战中的生存力。该型坦克能发射使用爆破杀伤战斗部的炮射导弹。炮塔上的MG3机枪则更换成FLW200稳定遥控作战模块。机动性、作战稳定性和战场态势感知能力都有改善。

  英国军队现役“挑战者-2”主战坦克由维克斯防务系统公司(现BAE系统陆战和军备集团)研制和生产,是“挑战者-1”的深度改进型号。虽然车体、底盘部件和动力装置相同,但是总体设计和结构较新,部组件更新换代程度较大,两种型号坦克的部组件互换率不足5%。英军现在已经全部换装“挑战者-2”坦克,阿曼军队也有装备,另外还在波斯尼亚、科索沃和伊拉克服役。1991年6月英国斥资5.2亿英镑订购127辆“挑战者-2”坦克和13辆驾驶训练车,1994年又订购259辆坦克和9辆驾驶训练车。阿曼在1993年订购了18辆“挑战者-2”,1997年又增购了20辆。

  以色列“梅卡瓦III”坦克于1989年12月装备国防军,它的底盘、动力装置、武器和电子系统得到升级,最显著的变化是安装国产120毫米主炮,使用1200马力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坦克全重增至65吨,最大经济速度增至60公里/小时。炮塔也进行了改装,保证旋转时不受底盘限制,追踪目标时不受坦克行进的影响。从1999年开始研制的最新改型“梅卡瓦IV”作为进一步发展型号,在2004年年底前首批少量生产。它安装新型火控系统,可拆卸模块化装甲,能保证在受损后快速维修,重新投入战场。坦克弹药放置在单独的耐火箱内,降低了坦克车内一旦着火可能引爆全部弹药的风险。炮塔也很“干净”,里面不存弹药。个别元素,例如车体形状、外部不反射涂层和发动机热辐射屏蔽等,都源自以色列空军“狮”式战斗机项目,主要目的是使坦克难以被敌方热传感器和雷达发现。该型号同样使用120毫米火炮,但它现在能够广泛使用各种弹药,包括空心装药反坦克弹和次口径炮弹,采用10发半自动旋转弹匣电传供弹。另外还安装1挺12.7毫米大口径机枪。

  日本90式主战坦克从1990年起装备自卫队,由三菱重工研制和生产,用来替代所有61式和74式坦克。除了根据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转让技术生产的120毫米滑膛炮之外,90式坦克及其所有子系统都由日本自主设计和制造,因此价格较高,成本高于北约国家同类坦克,包括M1“艾布拉姆斯”和“挑战者-2”主战坦克。日本90式坦克的侧部轮廓酷似不用倾斜装甲的德国“豹2”坦克,但是它采用模块化陶瓷和钢复合装甲,在90年代之后成为现代坦克习以为常的配置。采用模块化复合装甲能够简化坦克装甲的升级和更换,正面装甲经受住了L44型火炮发射的JM-33型120毫米次口径穿甲弹的考验。炮塔侧面装甲能够承受35毫米次口径穿甲弹的毁伤,后者能穿透1公里之内90毫米厚的轧制均质装甲。90式坦克高2.33米,宽3.33米,重50.2吨,在尺寸上小于大多数现代化主战坦克。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使用国产CN120-26型120毫米滑膛炮,能像德国“豹2”和美国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一样发射北约标准的120毫米炮弹,但是在实践中主要使用国产弹药。坦克炮使用隔热罩和自动气动排气系统,替代传统的喷射装置。还安装独有的专用自动装弹系统,能够替代装弹手,从而使车组人员减少到3人。炮塔设计在装弹系统周围,避免其他坦克常见的自动装弹机问题。最大射程为每分钟12发,平常有22发炮弹随时准备发射,另有18发炮弹能重新装载。它能同时使用最多6种不同类型的弹药,最常用的是次口径钨芯穿甲弹和空心装药反坦克弹。“勒克莱尔”坦克能在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进中开火,攻击4000米远的目标。由于采用52倍口径身管炮,与多数坦克常用的44倍口径身管炮相比,具有较高的炮弹初速度。“勒克莱尔”坦克还装备1挺12.7毫米同轴机枪和1挺7.62毫米遥控机枪。

  印度“阿琼”第三代主战坦克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为本国军队研制,突出特点是使用120毫米线膛炮,能发射国产次口径穿甲弹。另外还有1挺7.62毫米同轴机枪和1挺12.7毫米机枪。它使用1400马力的MTU多燃料柴油发动机,公路最大速度可达70公里/小时,在崎岖地形的越野速度可达40公里/小时。车组四人,包括车长、炮手、装弹手和驾驶员。安装有大杀伤武器自动防护系统和灭火系统,还能全方位防护反坦克炮弹。

[url]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ワ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小时热帖
    一周热门
      原创摄影
        美食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ART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