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多维/日期: 2021-07-22
据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报道,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7月20日在中国山东青岛正式下线。作为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尖端科技成果,目前该系统已完成集成和系统联调,是当前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
磁浮列车,又称磁悬浮列车,磁悬浮技术的研究起源于德国,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Hermann Kemper)从列车最大阻力来自列车车轮与轮轨摩擦受到启发,联想到假如列车悬浮于轨道之上,没有磨擦是否会跑得更快,由此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1934年他申请到全球首项有关磁浮技术的专利。
磁悬浮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电磁浮原理,以磁铁对抗地心引力,让车辆悬浮起来,用电磁力引导推动列车前行。磁浮列车分为超导和常导两大类,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浮列车的最高时速理论上可以接近1,200公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民生需要,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磁悬浮运输系统的研发。 高速磁浮是全球交通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7月20日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中国山东青岛正式下线。(微信@高铁四方)
7月20日在山东青岛由无人机拍摄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新华社)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低速常导型磁悬浮列车进行研究。西南交通大学于1994年10月建成了中国首条磁悬浮铁路试验线,并同时开展了磁悬浮列车的载人试验,1996年1月通过中国铁道部组织的专家鉴定。
作为国际尖端技术,高速磁浮是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制高点”,也是全球交通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为掌握高速磁浮关键技术,在中国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课题支持下,由中国中车组织,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牵头,汇集中国磁浮、高铁领域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产学研用”联合开展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研制。
2016年10月该项目启动,2019年研制出试验样车,2020年6月在上海同济大学试验线上成功试跑,经过系统优化确定最终技术方案,于2021年1月研制出成套系统并开始了六个月的联调联试。
围绕工程化产业化,中车四方联合国内的协作单位,构建了全系统仿真、试验平台,搭建了国产化产业链。据高速磁浮课题负责人、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介绍,经过技术攻关,课题团队成功突破高速磁浮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车辆、牵引、运控通信等核心子系统研发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此次下线的高速磁浮,采用成熟可靠的常导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吸力使列车悬浮于轨道,实现无接触运行,具有高效快捷、安全可靠、运能强大、编组灵活、准点舒适、维护便利、绿色环保等技术优势。
目前,中国高铁最高运营速度为每小时350公里,飞机巡航速度为每小时800公里到900公里,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可以填补高铁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可以助力形成航空、高铁、高速磁浮和城市交通速度梯度层级完善、高效、灵活便捷的多维立体交通构架,丰富中国的交通运输速度谱系。
业内声音称,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相比轮轨列车,具备能效高、能耗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性强、速度高、可快起快停等7大优势,其应用场景广泛,可用于大城市市域通勤或连接城市群内的相邻城市,大幅提升城市通勤效率,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高速磁浮作为前沿关键科技,已被中国列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层面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也提出了要研究推进高速磁浮通道布局和试验线路建设。磁悬浮技术的攻关涉及稀土材料、永磁材料、复合材料等多种基础材料,其相关研发会有助于带动中国基础工业和基础技术的发展,对中国来说,投建磁悬浮的必要性更多体现在点对点运输、技术带动和面对国际高速交通领域竞争的战略意义上。
在中国之前,磁悬浮列车时速历史最高纪录是603公里,2015年4月由日本东海旅客铁路公司采用超导磁悬技术的L0系高速列车在山梨磁浮实验铁路试行时取得。
2020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在“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表示,当前中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已进行的选线方案研究有沪杭磁浮与广深磁浮两条,其中广深磁浮将选取广州东至深圳香蜜湖东站方案,全长约110公里,未来有望接入香港九龙站,届时广深两个机场通达或只需20多分钟(含停站时间)即可到达。
作为磁浮交通商业运营线路最长、类别最全的国家,在目前全球处于营运状态的五条磁浮列车线路中,中国占据了其中的三条,先后建成了上海高速磁浮,以及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长沙磁浮快线、北京S1线。
随着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问世,中国已更具备进一步推进线路试验和工程化试验示范的条件,有业界专家称依据中国国情及发展趋势,磁悬浮交通或将是又一张与高铁齐名的国家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