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落幕,中美两国官方和媒体对该对话宣传报道的基调却截然不同。中国官方媒体大肆赞扬对话达成“丰硕成果”,美国官方和媒体却聚焦中美对抗和两国紧张局势。美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认为,中美媒体差异的报道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访问美国制造一定风险,习近平访美之行很可能让双方都大失所望。 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6月29日刊文称,中国官媒的报道只强调“成果”,对导致中美关系变冷的南海和网络安全问题的报道模糊不清。读中文媒体和英文媒体对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报道后,人们会怀疑这是不是报道同一件事。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5日在华盛顿落幕,中国主要媒体新华社在其显要位置发表专题报道,报道题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多项重要成果》,报道称,“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雅各布·卢(Jacob Lew)共同主持经济对话。双方就事关两国和国际经济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 “国务委员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共同主持战略对话。双方围绕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深化双边务实合作、加强中美在亚太的合作、应对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建设性管控分歧等议题深入探讨,达成120多项成果。” 《人民日报》6月26日发表题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120多项战略成果 杨洁篪与克里共同主持战略对话》的报道,报道称,“双方回顾了近年来中美关系取得的积极进展,同意继续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双方认为,习近平主席今年9月应奥巴马总统邀请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意义重大,确保此访圆满成功符合中美双方利益。双方应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然而美国媒体的报道却没有呼应中国媒体的热情。第一,中美两国媒体对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关注度不同。美媒并没有用头版头条报道,读者需要深入网站才能找到相关报道。例如《纽约时报》的报道就深藏在经济板块中。第二,美国主要媒体报道的基调是一致悲观的,《华尔街日报》、彭博社和美联社都在标题中用了“紧张”(tension)一词。与中国媒体一笔带过不同,美媒详细列出了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中国在南海填海造陆和中国黑客攻击美国公司。对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最终成果,大部分美国媒体认同《华尔街日报》的看法:中美双方都很坦诚,但在敏感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在双方都寄予厚望的经济对话上,美媒同样持否定的态度。彭博社报道称,在金融议题上双方只收获“微小的成果”,即中国承诺不介入外汇交易市场,除非出现市场混乱。 为何中美报道会如此不同?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官方对中美关系的现状很满意,美国政府则不然。在南海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和中国市场准入问题上,美国对没有取的进展而倍感受挫。而中方对保持现状的稳定感到高兴。中美媒体差异的报道对习近平9月访美制造一定的风险,中国认为这次中美对话为习近平访美铺平道路,然而美国则认为中美之间须在敏感议题上取得进展习近平才能开展对美国真正积极的国事访问。不幸的是,中美不同的观点很可能让习近平访美之行让双方都大失所望。
[url] SO娱乐城:真_人.足球.彩票齐全| 开户送10元.首存送58元.手机可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