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youtu.be/9osEhqOZU-k
喜欢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每集都看。上一集是有关美国名校的录取理念,也很认同。这样的好节目在电视台虽然没排在黄金时段,但庆幸的是新媒体时代讲究的不再是“时段”而是“点击”了。其实这一集的亮点在我来看倒不是语言翻译,而是电脑看病。父母都是搞医的,从小就知道一个医生搞不定的病症要“会诊”或“专家会诊”。而且看病又特别因“医”而异,这就是为什么专家门诊”一号难挂“。但一个“名医”一生看过再多的病例,也无法与有病例史以来全世界所有病例的大数据(Big Data),加上全世界最优秀医生们的共同“会诊”相比,同时“名医“们还受到时与空的限制。但这种云端“名医”的会诊(Cloud Services)有一天会随时随地随手可得,无论是在北京的大医院还是偏远地区的小诊所,只要正确地输入病状和检查数据。想想就很令人期盼,将会有多少底层人群受益啊。政府或有资金实力的个人可以考虑投资云端医院了。其实电脑也没人们想象得那么聪明,只是以快补拙罢了。一年前天河二号计算机的峰值速度就已经达到每秒5.49亿亿次。它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用计算器计算一千年。当年陈景润算了几麻袋稿纸的现象已成为历史。目前手机芯片的速度已是70年代顶级计算机的几万倍,大数据信息的储存与处理能力也不是1997”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时可以同日而语的。一个专家也许很难制造出比他更优秀的电脑,但全世界最优秀的一群人加上全世界最优秀的硬件资源制造出来的电脑不优秀也难。大师输给的不是个体的“深蓝”,而是一个软件加硬件的优秀群体。其实谈到人工智能,“智”和“能”是要分开说的。在功”能“领域,计算机呈指数增长(爆炸性)而人类只是线性增长(渐进性)。但在“智“的领域,电脑至今仍无法突破,因为神造人(吴军的原话是老天造人)的原创与独特性是无法取代和复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