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在一个很大的镇子度过,镇里有商店,银行,医院,学校,背靠秦岭,也是木材集散地,隔三岔五赶大集,出售各种农产品,山地药材,木材柿子。看到过很多果子,吃食,杂耍,总有成千上万人从远近涌来。车碾马踏,镇子不断扩大,早就失去了原来的风貌,好像得了肥胖症。相形之下,周围的小村子还都维持着堡子模样,城墙城门,里面曲里拐弯,还有鹞子翻身,孩子们既喜欢也不解。这样挖空心思在防啥呢。后来听大人说,当年闹回回,屠村,屠城,听了让人胆寒呢。而这血流成河的事件就发生在前清,老人说话时语气透着寒意,很多村堡一直保持着警惕。
小时候总听家里人说我家住在戏楼后边,只是我从来没见过那戏楼的模样;小学校设在庙里,那描画得很细腻很华丽的栋梁后来也坍塌了,华丽的画面有时会来到梦里。。。今年五月在国内去了河北省蔚县的暖泉古镇之后,一直在消化这个在心里似曾相识的村堡和一路带回来的感觉。离开故国太久,有些形象需要回顾,有些感觉需要重温。在网上读了一些有关这个古镇的文字,总是数据偏多,排比成风,没有了感觉。
明朝为了巩固边防在这燕赵大地的边角,漠北前沿新筑村堡800,称之为蔚州,村堡也是长城啊,血肉之躯的壁垒。被誉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的西古堡,俗称“寨堡”,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扩建、续建于明末清初。此地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四大文化奇观为一体,是古蔚州800庄堡中最为独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例。戌边也是祖祖辈辈,前赴后继的大业啊。
西古堡地面用青石型材铺成,经多年沧桑,石板上留下了两道很深的车辙沟。南瓮城内的建筑物较多,有寺庙、殿堂、楼阁。戏楼,地藏寺(俗称阎王殿),窑洞外观为仿云冈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型,内部设计为阴曹地府18层地狱的布局。建有地藏殿、十殿阎君殿、鬼王殿、观音殿、三义庙、马神庙以及钟鼓楼等。总之,点点滴滴明确告示,智利是大明,这里是中国。这些建筑布局严谨巧妙,砖雕木刻工艺精湛,塑像壁画栩栩如生。出廊抱厦、曲径通幽、在占地面积不大的空间营造了一景连一景、一幕接一幕的新奇景观。北瓮城的古建筑物主要在堡墙上,最北端的九天阁总高16.5米,是暖泉镇内的最高点之一。从远处看,高大雄伟的真武庙、梓潼庙、大钟楼就像建造在蓝天白云之上。游人进庙须经由72级陡峭的砖台阶小心登攀,使人感到如走云梯一般。只可惜这三处古建筑均在“文革”中圮毁,只留下部分遗迹。
很多毁坏,很多记忆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