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湾ART

标题: 原武大校长刘道玉给百年华诞中的清华大学的公开信 ZT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清太平    时间: 2011-4-26 02:05
标题: 原武大校长刘道玉给百年华诞中的清华大学的公开信 ZT

清华,您好!

清华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喜庆,我借此机会,向清华大学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在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为这些成就做出贡献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你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在中国,清华大学有着“中国麻省理工”之称的美誉,说明贵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我也一直认为,清华大学是我国重点大学的“排头兵”,是最有希望最早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学之一。这说明,贵校重任在肩,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所承担的重大使命。

十 分巧合的是,今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迎来了建校150周年的纪念,我看了两校为庆祝校庆的安排,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据麻省理工学院宣布:“自1月7日 至6月5日,将举行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持续150天的校庆中,麻省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贡献者致敬,而且将举行严肃的反思活动,思考如何继续走近研 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然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早在5年以前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后又改为组织委员会,下设 11个专项工作组。此外,还成立了发展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3年以前就开始了1000天的倒计时活动。筹备工作不谓不充分,舆论不谓不大。可是,整个校庆 活动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格式化的思维窠臼——大造舆论,邀请名人捧场,极尽评功摆好之能事。自去年以来,该校就开展了“百年赋”、“我爱清华”、“百年清 华、行健不息”、“两岸同心”等活动,而且还把舆论造到了国外去了。去年,该校派代表团访日,举行了“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周”和“早稻田—清华大学日”活 动。在美国的造势的范围更大,先后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举办了“清华周”,在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哥伦比亚举办了“清华日”,在哈佛大学举办了“清华大 学与哈佛大学学生论坛”。

但是,我却没有看到清华大学有任何一项反思活动,更没有像麻省那样“严肃的反思”,这就是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在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距。

德 国哲学家黑格尔对反思有过很多的论述,他说:“哲学认识的方式只是一种反思”。:因此,反思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工具,要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进行反 思。不经过深刻的反思,就不能吸取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就不能认清教育的规律,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领导者,也就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既然没有看到清华大学的反思,那么我作为一名老年教育工作者,出于责任感的驱使,不妨替你们作一点点反思,但愿是“逆耳的忠言”。

首 先,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校长?这个问题的答案本来是很清楚的,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一流的教育家当校长,但是这个问题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各重点大学都没 有解决好。为了说明问题,我不得不重提5年前发生在清华的一件事。2005年5月11日,清华大学校长主持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演讲,演讲完毕赠送礼品 时,校长念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诗时,由于不认识小篆的“侉”字而语塞,并进一步导致举止失措,把赠送礼物说成了“捐赠礼物”,接受对方礼品后又忘记 说声“谢谢”。这本来是很庄严的场合,却闹出了大笑话,并遭到了普遍的批评。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谁都有念错字的时候,我也念过错字。我们无意苛求科学家 要会认识篆体字,一定要懂得古诗文,但作为大学校长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对此,著名的文化学大师王元化先生在逝世前曾批评说:“大学校长由对人文科学 茫然不晓的理科教授担任,而此种现象导致大学文科奄奄无生气,人文精神的失落。”这件事并不能怪罪校长,而只是暴露了我们遴选大学校长标准和方法上存在的 问题,如果把遴选校长的权力交给学校的教授委员会,相信他们能够选举出符合教育家标准的校长。

其实,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杰 出的校长,如梅贻琦、蒋南翔、刘达、刘冰等,从治校的实践中,他们要么成了学者化的职业校长,或者是革命化的职业校长。梅贻琦先生是留美的物理学博士,他 的成名并不是因为他是博士或是院士(逝世前一年台湾中央研究院才授予他院士头衔),而是反映他的教育理念的一句话:“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而非大楼之谓 也”,至今仍然被我国教育界所传诵!这几位校长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其业绩和教育思想,都已载入我国高等教育史册。对比起来,自80年代开始,清华大学的历 任校长都是院士,他们都是双肩挑的学者,不能专心致志地把全部智慧和精力用于办好学校,因此他们都没有成为有影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85年以前曾说 过:“做一个学校的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术之兴衰。这种事业之责任,不值得一个整个(指心无 旁骛)的人去担负吗?”问题就在这里,我国现在不仅校长,而且有些部处长也搞双肩挑,他们怎么可能做到“鱼和熊掌二者得兼”呢?因此,清华应当珍惜自己的 经验,选拔那些教育家当校长,心无旁骛地领导和管理好学校。也许,也有些院士符合校长的要求,但必须放弃学术研究,要以学校的利益为最高的利益,绝不能利 用校长的资源营建个人的学术汕头,像世界那些著名大学校长一样,做一个专心致志的职业化校长。根据过去的经验,从国家部委或省市的领导人中,选拔那些既受 过良好教育(假博士不要)又有民主作风的人,到部分大学担任校长,也许比直接从教授中选拔要更好一些。

第二,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大学精神? 在清华大学的介绍中说:“学校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史上,的确存在着怎样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蕴育出了大批翘楚和大师级的 人物。可惜,这种精神并没有继承下来,无论是独立也好,或是自由也好,恐怕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请问:你们对教育部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吗?你们又给了学校 的教授和学生们多少的独立和自由呢?如果你们真的有独立和自由之精神,那陈丹青先生又怎么会辞职呢?反倒是,他离开清华以后,才真正获得了创作上的独立和 自由,这难道不值得你们认真的反思吗?

第三,一流大学应当具有鲜明的特色,绝不能贪大求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特色十分鲜明,她是世界 “理工科之王”,她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媒体实验室”,这是一个被称为“创造的摇篮”的研究机构,专注于发明创造,而非科技产品化的开发。正因为他们注重 原创性的研究,所以才发明了世界第一个“旋风电脑”、幽灵隐形轰炸机、第一个拥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等成就。同时,他们先后诞生了76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这可能是我国举全国高校之力也无法企及的荣誉。美国其他大学也都各具特色,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和理论物理,哈佛大学的行政管理,耶鲁大学的法律,芝加哥 大学的经济学派,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高能物理劳伦斯学派等。

可是,我国大学都追求“大而全”,互相攀比,失去了个性和特色。过去,人们 都知道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和水利系是赫赫有名的,可是现在不知道什么是清华的特色。据介绍,清华大学的重点学科有49个,拥有全国第一的学科就有38个之 多,重点多了就没有重点,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没有被认为最吃香的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尽管有人建议要办这些学院,可是校长雪莉-帝 尔曼却说:“,正因为我们不需什么都做,我们才能够集中所有精力和资源来干两件事,一是非常严格的本科生教育,二是非常学术化的研究生教育。我们把这两件 事做到了极致。我们认为,小就是美!”1997年该校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足不出户,用7年时间证明了困扰世界数学界358年的费马大定理,从而创造了世 界学术界的奇迹!这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色,我们应当反思“大而全”的办学模式,不走出“大而全”的误区,我们最终可能建设不出真正达到美国研究型那样一 流水平的大学。

第四,世界一流大学应具有什么样的学风?20世纪初,是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当时的国学院拥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 元任四位大师,他们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下,都正值风华正茂。王国维先生在逝世前,曾出版了他的《人间词话》,在谈到治学的精神时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 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 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是王国维先生和那时一代学者治学的学风。“独上高楼”是什么意思?就是进入“象牙塔”,像德国社 会学家韦伯所说:“树立以学术为终身志业”的志向,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从事高深学问之研究。当今,我们的大学做不出传承千百年的学术成就,就是缺少了这种 精神。王国维和他提出的这种学风,正是清华大学的精神财富,难道不应该反思和继承吗?

去年,曾有学者质疑贵校一位文学教授有学术剽窃之 嫌,尽管学术界不停的呼吁清华大学成立调查委员会,但贵校态度一直暧昧。对待学术抄袭和剽窃,决不能姑息迁就,必须旗帜鲜明地查处,要不然怎么体现你们严 谨治学的学风呢?另外,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拒绝一切形式主义,不能把国外退休的名家或ZF的高官聘请到学校装饰门面,把他们供奉起来养尊处优,这种 做法只会有害而无益处。在《参考消息》上,清华大学是作广告最多的大学,凡是广告都吹嘘或夸大其词,这是与严谨学风相悖的,必须制止以赢利为目的的广告。

第 五,精英大学必须远离实用主义的办学方向。精英大学贵在精,贵在致力于高深学问的研究,清华大学应当是这类大学的佼佼者。什么是高深的学问?它是指影响世 界未来的前沿问题,能够传承百年、千年的学问,能够引起科学和技术领域哥白尼式革命的重大发明和创造。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放弃急功近 利和立竿见影的指导思想,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发扬安贫乐道的精神。德国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曾说:“当大学决心于经常为国家和社会利益 集团服务的方针的时候,马上就背叛了学术工作和科学自身。大学如果确定了这样的目标,无疑等同于自杀。”本来,大学是分为精英型的和大众化型的,也有纯学 术性的和应用型之分。我理解阿伦特的话,是针对极少数精英大学而言的,这是繁荣学术的需要。如果这样理解是正确的话,我认为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极少数重点 大学,应当放弃实用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使我国科学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的需要!

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竖立着一方石碑,上面镌刻着“行胜于 言”的警句,这被认为是该校的校风。这句话当然是正确的,反映了实践第一的认识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本叫陶知行,为了表达他的教育理念,索性把名字改 成了陶行知。我个人切身感受到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务实精神,兴许这正是该校出现了70位亿万富翁的主要原因。

但是,从创造学的原理来看,任 何一项重大的科学发明创造,最初都源于一个新思想或稀奇古怪主意的诞生。可以肯定的说,没有怪异的想法或求异的思想躁动,就不可能从事发明创造。因此,我 认为仅仅强调“行胜于言”是不够的,它可能导致师生“形而上”的思维贫乏,从而窒息了青年人的想象力。正因为如此,在解放后的60多年里,清华大学没有产 生有影响的著名思想家。在未来的30年(一代人),能否产生一批思想和学术大师,这将是决定清华大学能否成为真正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我顺便强调一下,在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摒弃我国只注意硬件(各种硬性指标的统计)的观念,必须重视一流水平大学的质量标准,不能像某重点大学党委书记所说,他 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具有相似性,所以就能够很快的建成一流大学。这完全是误导,相似性仅仅只是按照形式比较,如果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内涵,如众多的 诺贝尔奖和世界各学科大奖的获得者,没有一批学术大师,没有几个科学学派,培养不出大批的杰出人才,尽管各项硬件指标上去了,但仍然不能称为世界一流水平 的大学。

作为一个局外人,我的观察和反思只不过是一点皮毛,更重要的和有价值的反思,必须由局内人士来作。借百年校庆之机,希望清华大学发动群众,进行深入和广泛而严肃的反思,总结出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敢于否定自我,善于不断的超越自我。

为 了再次说明反思的必要性,我不妨引用哈佛大学女校长德鲁-福斯特在3年前就职典礼上的一段话,她说: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 ——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 她勾画出了一流大学的精神,阐明了反思(即回头看)的重要性,也指出了看问题的方法必须与当下关心的功利主义相对立。这是多么高屋建瓴的办学理念,我国如 果要想真正地建成几所世界一流达到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极少数几所大学,应该给自己准确的定位,走出为国家眼前经济建设服务的传统思维,走进象牙之 塔,致力于解决50年甚至一百年以后的重大课题。至于为经济建设服务,则是众多的普通大学或者技术学院能够而必须承担的任务,而一流大学应当肩负起提高和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任务。


 

---




作者: 大清太平    时间: 2011-4-26 02:16
标题: 转载此帖,不代表俺同意刘老先生的观点,这么多年了,他他还依然犀利。也不乏真知灼见。

最后几句很有些意思:

“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极少数几所大学,应该给自己准确的定位,走出为国家眼前经济建设服务的传统思维,走进象牙之塔”

目前国内的精英高校和中科院,莫不以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为己任。非此,如何争取来科研经费?!
”走进象牙塔“,无异于与寂寞和艰苦为伍。作为精英学校领导,谁敢这样定位?除非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得意改观!
清华北大敢为天下先吗?


 

---




作者: bluemei    时间: 2011-4-26 02:54
标题: 太长了,闲下来再看[;)]

  太长了,闲下来再看





作者: 游乐嬉子    时间: 2011-4-26 04:21
标题: 俺认识几个清华毕业的童鞋,不认识原武大刘校长。[:-D][:-K]

  俺认识几个清华毕业的童鞋,不认识原武大刘校长。





---



作者: ~~    时间: 2011-4-26 06:34
标题: 刘道玉当过武大校长,又那么有见地,现在拿清华跟MIT 比,当初他怎么没把武大办成加州理工?[:-M]

关于领导人读错字的事情,俺一直以为那是领导的错。
领导可以没有时间写稿子,但必须留出点时间做做功课,上台前起码读读稿子,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
 

作者: hello kitty~~~~    时间: 2011-4-26 06:45
标题: 是否可以假想:楼上童鞋有出于清华北大之嫌 [:-K]

  是否可以假想:楼上童鞋有出于清华北大之嫌





作者: 大清太平    时间: 2011-4-26 06:58
标题: 波兄一定知道,80年代初期的刘,可谓高校改革的急先锋,文革后高校学分制、导师制据说都是从他那里开的头

作为不到50岁的最年轻的大学校长,思想可谓非常超前、激进。
81年当校长;82年才被评为副教授。
88年,刘被免职。


 

---




作者: 天涯浪子    时间: 2011-4-26 07:13
标题: 刘道玉曾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 对中国高校既了解也有发言权 [:-Q] 77年高考恢复 刘道玉功不可没

 
                                                                           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刘道玉:恢复高考的铺路石
                                               来源:转载    发布日期:2009-3-30    已有 333 人浏览过此信息                                                               

    今年高考将至,而今年又恰逢恢复高考30周年,30年前的一场“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在激辩中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当年,正是这次非同寻常的会议和邓小平的最终决断,才使得中断11年之久的高考重新恢复,一个时代的拐点也由此出现。为此,本网在今年高考前夕,采访了那次座谈会的参与者,并以此作为恢复高考30周年的纪念。
  作为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之一,刘道玉在担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期间,圈定了15位专家参加“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亲身参与并鼎力促成了全国统一高考制度的恢复。


  教育部的“临时工”
  
当时的教育部长刘西尧1977年1月25日上任后,启用了44岁的刘道玉任高教司司长,着手开展高教改革。
  “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4月初,一天,我突然接到教育部的通知,说要借调我去参加筹备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时间多长,没有说明。”1977年4月15日,已过不惑之年的刘道玉忐忑不安地到教育部报到,被安排在办公大楼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住了下来,简陋的环境、简单的家当,一住就是两年。
  刘道玉以中共十大代表、湖北省委委员、武大党委副书记的身份参加粉碎 “四人帮”后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对于突然被任命为教育部党组成员、高等教育司司长,“我毫无思想准备,事前没有人征求我的意见,也无人给我打招呼”, “我大呼上了当。但是也不得不认认真真地干起了临时工”。
  当时,教育部党组成员9人,正副部长6人,除了刘道玉,其他人都没接触过大学里的工作。因此,凡是涉及到高等教育方面的工作,全部压到刘道玉肩上。繁多的工作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加之工作性质的特殊,有时亦如履薄冰。后来高教界流行这么一句话:“良知的人,创造良知的区域 ”,这个“人”就是刘道玉。
  刘西尧和刘道玉都希望能够把高教搞上来,因此组织了多次的专家座谈讨论,希望可以找到一个突破点。
  1977年6月,在教育部党组成员会上,刘道玉作了一个大胆的书面发言,他说百废待兴的中国,尤以教育建设为重。然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只有真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重视教育建设。最后,他指出,教育上的“两个基本估计”不推翻,中国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刘道玉的报告立即引起全国各地教育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的共鸣,有人说刘道玉是站着与时代对话,并对中国教育进行了正确的“把脉”。
  1977 年7月初,教育部牵线,开始筹组“全国科教工作座谈会”,希望利用科学界和教育界名人,直接向负责教育科研的副总理方毅当面反映他们对教育的看法。
  刘道玉当时负责圈定代表教育界的15位大学代表。“这次会议是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召开的,他要求从科学院系统和教育部所属大学,各挑选15名科学家参加会议。”参加会议的科学院系统的科学家有金善宝、吴文俊、钱人元、郝柏林、钱三强、张文裕、王大珩、柳大纲、林兰英、彭恒武、邹承鲁等;教育系统则有北大周培源、沈克琦,清华何东昌,南开的杨石先,复旦的苏步青、吉大的唐敖庆及张光斗、史绍熙等。“科学院的吴明瑜和我,分别代表科学院和教育部组成了会议的秘书组,负责会议的记录、简报和会议代表的生活问题。”由于刘道玉毕业于武大化学系,他还把自己系里的老师、耿直的查全性副教授拉上了。
  会议于1977年8月2日至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邓小平复出以后第一次公开参加的重要活动。因此,这次座谈会,他和方毅从头一天讨论起就每天准时到会,和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散会。在五六天会议期间,邓小平都全程参加。只有一个半天因外事活动,他非得走不可,就给大家放了半天假。其他时间,他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很少插话。“在邓小平的亲自倡导下,会议的确开得生动活泼,真正出现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大好局面。在谈到教育问题时,发言更是踊跃,纷纷列举大量事实,对“四人帮”破坏教育的罪行进行批判。”


  恢复高考的“思想者”
  “与会的大部分大学代表对于大学的现状很不满。”当时,大学招生采取的方法是各级组织推荐“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青年”。由于入学没考试,学生的文化程度无法控制;并且入学后没分级,同一班学生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为响应“不让一个阶级弟兄掉队”的口号,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按照文化水平最差的学生来进行。教育水平之低,“清华的何东昌就无奈地表示,现在的清华成了清华中学甚至清华小学。”刘道玉说。
  刘道玉回忆道,“会议进行了三天,查老一直没有发言”。4日晚上,查全性找到刘道玉征求意见:“会议开了三天了,听了其他人的发言很受启发,但是我本打算讲的,别人都已讲了。你看我讲点什么为好?”刘道玉将他一直在思考的关于“十六字”招生方针的看法告诉了查全性,“如果不推倒这个方针,大学招生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也不能在广大青少年中造成良好的读书风尚。代表们的确讲了很多意见,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讲,那就是‘十六字’招生方针。会前,我在天津、顺义县作过调查,广大群众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开后门的方针,强烈要求推倒‘十六字’方针,恢复统一高考,而且广大工农子弟说,他们不怕考。因此,希望你明天就集中讲这个问题,明确提出推倒‘十六字’方针。”
  于是,第二日上午,武汉大学的查全性发言,他说“‘十六字’方针必须推倒,恢复统一高考从今年开始”, 引起了邓小平的高度重视。虽然查全性的回忆与刘道玉的回忆有些出入,但两人回忆的会议主体流程是一致的。
  得知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后,小平同志一锤定音“我们今年就恢复文化考试”。“之后,中央有关各部和教育部连续44天不停地开教育工作会议,讨论第一次恢复进行大学考试招生的具体事项,包括暂停印行《毛选》第五卷,让出印刷厂来印刷高等教材。”教育改革的巨轮一旦运转,即不可阻挡。刘道玉详尽的描述,让我们仿佛看到当年火热朝天的场面: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根据邓小平指示制定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
  1977年10月20日,中央广播电台和各大报纸,将这个重大消息公布于众。恢复高考永远地写在了历史的一页,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
  1977年12月16日到18日,全国有570多万人报名参加了第一届考试;
  1977年这一届,共录取大学本科18万人,大专生3万多,正式中专生约5万。1978年夏季的78级考试又有新旧考生590万,录取本科约28万。
  恢复高考,使得登上77列车的人成了时代的第一批幸运儿,他们从此彻底改变了人生的轨迹;恢复高考,使得祖国的教育和科研开始步上正规;恢复高考,是邓小平一系列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的第一个真正的“改革”,相对来说完成得中最彻底最完整的一项。(黄欢 黄倩倩 程亚萍/文)


  人物名片:刘道玉,1981年任武大校长,率先在全国高校实行学分制、高教学籍制、插班生制、导师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曾出版《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智力 创造力》等10多部著作。1985年获得法国总统密特朗颁发的荣誉勋章。1993年,英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他20世纪功勋奖章。



 

作者: ~~    时间: 2011-4-26 08:24
标题: 传他来给嬉子请安![:-M]

自带茶叶板凳,开水免费。


 

  本贴由[~~]最后编辑于:2011-4-26 0:43:42  

---
 

作者: veil    时间: 2011-4-26 08:26
标题: 支持刘校长,名校更需要反思[:-Q]

  支持刘校长,名校更需要反思





---
 
拜晴MM所赐, 帅

作者: 仅关    时间: 2011-4-26 08:29
标题: 关于刘道玉。。。(图)

      刘道玉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贡献  
     刘道玉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杰出代表,他对中国教育创新做出了不可磨
  

2

灭的重大贡献。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刘道玉就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问题,并确立了高教改革在当代中国教育中的地位。
  后来,刘道玉提出了“教育的创新理论体系”和它在中国当代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是抓住了中国当代教育发展中的根本问题,极有启发性,而且从这一问题的探讨,到具体在现实中的运用,且使这个问题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刘道玉功不可没。
  刘道玉在1981年—1988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推动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改革,领风气之先,拉开了中国高教改革的序幕,被誉为“武大的蔡元培”。
 
 
刘道玉

刘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汉族。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1977年,出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为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81至1988年年起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1988年3月6日,刘道玉被国家教委干部局负责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现任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会长。


 

 

  本贴由[仅关]最后编辑于:2011-4-26 0:33:45  

www.ddhw.org---
夏天过去了,
摘下帽子,
光头关公来也!


作者: ~~    时间: 2011-4-26 08:37
标题: 如果改革的目的只是把自己改得像别人,那么改革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本人对刘道玉没什么成见,只是觉得中国那么大的名人,思维上也没什么创意,总是拿别人比来比去,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一个再有能力的人,如果总是跟在别人屁股后边办学,他是永远不可能办出个 MIT 的。


 

---
 

作者: 天涯浪子    时间: 2011-4-26 08:56
标题: 刘开宗明义并反复着重的是反思 希望qh反思并回归到层出大师的曾经: 敢于否定自我 善于不断超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7ba4101017p4j.html
 


 

作者: ~~    时间: 2011-4-26 09:02
标题: 俺在为清华辩护么,不解,假想从何而来?[:O]

俺只不过按照刘校长的思维逻辑,为刘校长反思了一下,哈哈。


 

---
 

作者: ~~    时间: 2011-4-26 09:18
标题: 激励别人奋进是绝对应该得到肯定的

但不如自己带领别人奋进。
敢于否定自我也是对的,但若否定自我是因为将标杆定位于别人,那么这种自我否定就值得商榷了。而滑稽的地方在于,(博客)作者不是在否定自我,而是在激励(或说刺激)别人否定自我。批评清华没有贡献人才的人,请自己先反思一下,并培养出几个人才出来,或把自己培养成个人才也算是对国家的贡献。

俺绝对没有为清华北大辩护的意思,只是感觉这里边逻辑有些混乱。


 

  本贴由[~~]最后编辑于:2011-4-26 1:22:54  

---
 

作者: ~~    时间: 2011-4-26 09:51
标题: 突发奇想,查了一下【批评家】的定义,原来 “激励别人奋进的人” 就是批评家啊

那带领别人奋进的呢,我猜想应该是实干家了。
如今中国 “激励别人奋进的人” 比较多,比较时髦,譬如韩寒啊,李承鹏啊,小崔啊。
小崔激励别人那真是呕心沥血啊,最后还是激励不起来,小崔那个急啊,最后急得那个郁闷啊,都躲到异域好几年不跟你们玩了。小崔心想,你们这帮的 P 孩子,也不给老子争口气!
这里有没有认识韩寒和李承鹏的?有的话捎个话过去,劝劝他们别跟小崔学。异域缺水,不好玩。





 

---
 

作者: 大猫日记    时间: 2011-4-26 14:27
标题: 咱的高校改革前不差,至少在学术上。现如今改成了个四不像。悲

  咱的高校改革前不差,至少在学术上。现如今改成了个四不像。悲





---

作者: 三不猴组合    时间: 2011-4-26 19:15
标题: 回复:原武大校长刘道玉……我所知道的刘道玉……

别的我不敢说。
我只知道。80年代初,订牛奶是要到居民委员会去订的。而且要排长队。
那一天,我在排队。前面4个人,就是刘道玉的老婆。他也在排队。我就想,即使是做假,他也是真的在排队。
其实,只要他咕噜一声。说,“哎,又要开会。我们家的牛奶还没有订。”我就会去帮他排队的。
所以我觉得他还是个本分人。


 

---





作者: 游乐嬉子    时间: 2011-4-27 06:44
标题: [:))]



 

---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66.160.158.134/)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