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马尾巴的功能
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为了批判修正主义的教育路线,演过一部叫《决裂》的电影。其意思就是要和修正主义的教育路线决裂。电影演的是某农学院,里面有个“包袱”,说的是,农学院的教授上课,他一本正经地走上了讲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讲,马尾巴的功能。”观众当然是一阵轰笑。谁都知道,除了在屙巴巴的时候要把尾巴翘起来以外,马尾巴是什么功能也没有的。所以,这讽刺是很辛辣的。到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要批判这部电影的时候,有个记者则在报纸上登了一篇报道,说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孩子,还真的把这电影给看进去了。他就把他们家的马的尾巴给铰了。结果他发现,马因此就跑不好了。原来,马尾巴不是没有功能的。马尾巴是舵。这就反过来了。它成了对电影编剧的有力讽刺和批判。
而今,三不猴组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发现,马尾巴还有另外一个功能,那就是编制绊马索。哈。
上回书说到,关羽在呼儿山没有得到儿子关兴的救应。于是他只好带着下余的几个亲兵继续逃命。他们绕过了远安城。乘着夜色,他就奔进了罗汉峪。只要穿过罗汉峪,道路就复杂了,他就有希望回到西蜀了。朱然和潘璋则尾随其后,紧追。
罗汉峪这一段路有三十几里,当地人叫罗汉阴沟。这地方两山夹一谷,抬头一线天,山顶古木参天,沟低葛藤缠绕,溪水湍急,山崖壁立,只有一条贴壁小道可通川西。潘璋派他手下的马忠守在这里。这正是东吴为关羽设下的第三道关卡。
马忠素知关羽是刘备的五虎上将,神勇无比。所以,他精心地为关羽设下了八道绊马索。前七道都是用棕绳做的,一高一低,密布如网。第八道绊马索,则是完全用白色的马尾巴毛做成的。两边则用铁柱下桩,坚不可催。
是夜五更,天色墨黑,关羽一行跑进了罗汉阴沟。刹那间杀声震天,伏兵尽出。吴兵在马忠的指挥下,并不正面厮杀,只是呐喊射箭,只待绊马索把赤兔马绊到,再下手。那赤兔马有一双夜猫子眼睛,视黑夜如同白昼。它或跳,或钻,一连冲过了七道绊马索。不曾想第八道绊马索是用白马的尾巴编的。赤兔马没有看清颜色,撞了上去,于是,赤兔马轰然倒地。关羽落马。说时迟,那时快,马忠指挥前后伏兵,长钩套索,一齐并举。马忠自己则赶了上去,就着绝壁,一刀取了关羽首级。拎起人头,奔马,他向吴王请功去了。这块石头,现在就被人们称为“绝命石”或“绝石”(看照片5)。赤兔马因为用力过猛,如今巨石上还留有它的蹄印(看照片4)。那赤兔马毕竟是神马。它居然再次跃起。驮着无头的关羽尸体,扭头朝远安方向奔去。从此以后,罗汉峪就被世人称为“回马坡”了(看照片1--3)。到得清朝时候,又有后人在这里为他立了碑文道:“呜呼此乃关圣帝君由临沮入蜀遇吴回马之处也。”只可惜那碑刻和小亭子都在1960年被毁掉了。到了1983年,远安县政府又重新刻了一块这样的碑刻(看照片6)。并且盖起了新的亭子。班车在这里还设了一站。只是那字,写得是差了一点。后来,关羽的首级辗转被送到了曹操手里,曹操就把它葬在了洛阳的“关林”。关羽的身子,则被孙权葬在了当阳的“关陵”。注意,一个是“林”,一个是“陵”,不一样的。呜呼。希望你喜欢马尾巴,希望你喜欢好故事。
好一个关羽,硬生生牵心挂肠几百载,让一个民族唏嘘不已 --- |
前人,先辈们,英雄,,,都有令人赞叹,唏嘘不已的故事,我们后人应该从中吸取历史的教训!!! |
好看的故事,好看的片片。 --- |
看来顶顶又要出问题了,已经不能正常上网了!知道后缀又怎么变了吗? --- 夏天过去了, 摘下帽子, 光头关公来也! |
谢谢喜欢。 是的 现在还没有新消息。 --- |
谢谢喜欢。 要明白是人编的故事,人编的三国,不是三国编的人,这才叫读通了三国。而不至于被别人左右,而不能够自拔。哈。 看看三国吧。那三个头头哪个不是奸雄?偏偏刘备才正统? 进一步: 人已经把关云长编成了守在商家门口的招财猫。一只摇尾巴,见了主子会叫“妙”的招财猫。哈。 赵四老爷就编得,阿Q就编不得?更何况,这是民间老和尚的传说。哈。 --- |
编。 |
谢谢。哈 鲍传华写的“三国当阳”里有这个故事。只是也只是民间传说。 不要把小说当历史来读。哈 --- |
然后将其首级送给了宋江,宋江将其首级送给了朝廷。朝廷又令贾家将其下葬,黛玉葬花其实是悼念关公。 宝二爷,您说是不? ---猴批简约版 |
说是关羽的头被传送了三次。才送到曹操那里。 我们需要再取其中的趣味性高的写。而已。反复地传。没有多的趣味,就不写不选了。哈 谢谢 --- |
把铁扇公主拉进去,显得俗了。可以设计一些雅的环节。 --- |
还是三老师最有眼力,马前一绊,马尾一勒,马中一刀,关羽之死三部曲,多简洁! 前绊,后勒,中间一刀。--- KGB 肯定是从《西游记》里学到的这招儿。 |
我去查了。 故事来自《长板坡》鲍传华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62页。 三不猴组合略有删节。 《三国》也是编的故事。不是教条。可以改的。只要好玩。大家高兴。就可以了。 欢迎讨论。 --- |
以《水浒》为例子。还有《宋十回》,《武十回》,《林十回》什么的。看多了,你就知道。就通了。 每个说书人都在编。只是有的编得不好。编得好的就传下来了。 不能被一本书束缚住。 武汉大学的一些人正在开发这个旅游点。有的故事好。有的就是我编的。没有什么奇怪了。 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 |
网上流传的故事,有许多是我编的。你可以到我的博客看看。编得好,大家喜欢,就流传开了。 大家都只为了高兴而已。哈 --- |
欢迎光临 珍珠湾ART (http://66.160.158.134/) | Powered by Discuz! X3 |